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 百日维新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3 题号:14218213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二   “泰西近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曰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三   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的演讲


(1)据材料一、材料二,反映出康有为主张变法的主要意图、政治主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及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相关史实,论证改革开放怎样“深刻改变了中国”。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4)
名校

【推荐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戊戌变法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特定的背景下兴起的一场救亡图存的运动,整顿吏治是其突出的内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康有为曾指出:清朝“握枢密之任者,惟军机处数人。此外,则诸部只见纸册,千官皆同闲人”。……“以级尊卑任官”,以“族任官”,即扬满抑汉的中央政府“官缺制”和地方各级官员的“捐纳制”。致使大批德才皆无之人为官一世,“国未尝资其少益也,而害若丘山

——摘选自《康南海官制议》

材料二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陈夔龙《梦蕉亭杂记》

材料三著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王大臣会同妥速议奏,所有翰林院编检、各部院司员、大门侍卫、候补候选道府州县以下官、大员子弟、八旗世职、各省武职后裔,其愿入学堂者,均准入学肄业,以期人才辈出,共济时艰。

——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发布《定国是诏》

材料四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各种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清朝官制存在的弊端。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戊戌变法期间整顿吏治的措施。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维新派变法的失误之处,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016-12-12更新 | 8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梁启超在《戊成政变记》中讲谭嗣同入主章京时,不信光绪无权,当实地考察之后,才告知他皇帝无权是事实。在梁看来,如果光绪皇帝有权,他们的变法肯定会成功。

梁启超将清廷的守旧官僚分为三类:第一种是“懵然不知所谓五洲者。告以外国之名,犹不相信;语以外患之危,则曰此汉奸之危言悚听”。第二种是知道外患可忧,“然自顾七八十之老翁矣。风烛残年,但求此一二年之无事,以后虽天翻地覆,而非吾身之所及见矣”。第三种是即使我在任时亡了国,“而小朝廷一日尚在,则吾之富贵一日尚在。今若改革之论一倡,则吾目前已失舞弊之凭藉,且自顾老朽不能任新政,必见退黜,故出死力以争之”。

梁启超哀叹道:“呜呼!全国握持政柄之人,无人能出此三种之外者,而改革党人乃欲奋螳臂而与之争,譬如孤身入重围之中,四面楚歌,所遇皆敌,而欲其无败衄也,得乎?!”

——摘编自李喜所《梁启超对戊戌变法的反思——兼评百年来学术界对变法失败原因的考察》


(1)根据材料,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并予以简要说明。
2023-11-10更新 | 2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4)
【推荐3】【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 康有为等人在《上海强学会章程》中说:“近年西政西学,日新不已,实则中国圣经、古孔子先发其端,即历代史书、百家著述,多有与之暗合者,但研求者寡,其流渐湮。今之聚书,务使海内学者知中国自古有穷理之学,而讲求实用之意,亦未遽逊,正不必惊望而无极,更不宜画界以自封。”
一一龚郭清《论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会通中西的贡献》
(1)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的思想观点。
材料二 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对思想界的变化是一种有力的刺激”,“维新运动决不能算做完整的失败。……这一思想变化,开创了中国文化的新阶段,即新的思想意识时代。”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这一思想变化,开创了中国文化的新阶段”?
2016-11-27更新 | 52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