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50 题号:2063791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汉朝开始的各个中原王朝对自己疆域的要求基本上是以是否适宜农耕和是否能够生产足以养活当地居民的粮食为标准的。对符合这些条件的地方,中原王朝可以理直气壮地占领;而对不符合这一条件的地方,就称之为夷狄蛮荒之地,非华夏声教所及。被正统的政治家和学者指斥为穷兵黩武的军事行动,大多就是对这一类地区的用兵。

——摘编自葛剑雄《为什么秦朝框住了中国的版图?》

材料二   汉王朝在一些不具备设置郡县管理的边疆地区,设立了一些专门机构,诸如西域都护府,负责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清朝政府在中央,设立理藩院,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在地方,采用适合当地民族社会的统治体制,如西藏以达赖和驻藏大臣协同管理的噶厦政府制。西南地区改土归流酌情保留土司制,台湾为隶属福建的府州县制,等等。

—摘编自《中国古代的边疆与边疆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框住了中国的版图”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特点及意义。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初统治集团主要由追随刘邦反秦灭楚的军功集团构成,包括丰沛故人、六国贵族及秦之遗民。承秦又鉴秦,是汉初立国的政治文化基础。汉初君臣意识到秦亡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不能妥善处理新占领区的矛盾,二是皇权扩张超过了社会所能承受的极限。西汉同样面临这两个问题,不过处置更为实际,收效也较为明显。

首先,汉廷将原本战国诸侯及其遗绪之间的对抗,转化为统一政权之内的央地矛盾;将原来不同地域民众之间的矛盾,转化为统治阶级上层的矛盾。其次,在承袭律令体系、官僚组织系统、文书行政体系和社会身份结构等秦法前提下,汉初君臣深刻意识到民意不可违,提倡人主之术,处无为之事,而行不言之教

——摘编自曲柄睿《质朴务实助成西汉盛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初统治集团较为成功地化解两个问题的政治实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初统治集团承秦又鉴秦的原因和实质。
2024-02-24更新 | 9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江村大墓
公元前157年,汉文帝刘恒驾崩于未央宫,群臣遵其遗诏葬于霸陵,但霸陵的具体位置并不确定。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元代学者骆天骧在《类编长安志》认为:“文帝霸陵在京兆通化门东四十里,白鹿原北凤凰嘴下”,这个说法一直被后世沿用。但是,2011年考古专家勘探确认凤凰嘴地点并无汉代墓葬遗存,排除了其为霸陵的可能。江村大墓在距离凤凰嘴2000米的地方,考古专家发现了该墓平面为“亞”字形大墓。“亞”字形在汉代是顶级配置,只有皇帝、皇后才能用。考古专家扩大勘探范围后,发现一道东西长1200余米,南北宽约863米左右的夯土围墙把江村大墓和汉文帝的窦皇后墓合围在一个大陵园内,两座大墓同处于一陵园内称为“同茔”,一人一墓一坟头称为“异穴”,正好体现出汉代帝后合葬“同茔异穴”的特点。下图:


江村大墓地表无封土,外藏坑出土了陶俑、铜印、铜车马器及铁器、陶器等1500余件,铜器和铁器数量较少器较小,与史载汉文帝遗诏中所说“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相吻合。铜印章刻有“车府”“器府”“中司空印”等隶书文字,表明大墓周围外藏坑应为模仿现实官署、府库建造,这样的官署、府库大约有100多个,领导这些官署的一定是皇帝级别的墓主人。据此,江村大墓最终被确定为汉文帝霸陵,西汉十一座帝陵名位问题全部解决。

——摘编自孙晓波《霸陵之谜:“江村大墓”发掘始末》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江村大墓被确定为汉文帝霸陵的理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汉文帝统治时期的时代特征。
2022-11-29更新 | 3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公元前154年(汉景帝三年),吴王刘濞联合楚王刘戊、胶西王刘印等七国发动叛乱,打出“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景帝于是升周亚夫为太尉,领兵平叛。此时叛军正在猛攻梁国,但周亚夫并不想直接救援,他向景帝提出了自己的计划:“楚军素来剽悍,战斗力很强,如果正面决战,难以取胜。我打算先暂时放弃梁国,从背后断其粮道,然后伺机再击溃叛军。”景帝同意了周亚夫的计划。梁国被叛军轮番急攻,梁王几次向周亚夫求援,周亚夫都不为所动。但他却暗中派军截断了叛军的粮道,还派兵劫去叛军的粮食。几天后,叛军大举进攻军营的东南,但周亚夫却让部下到西北去防御。结果在西北遇到叛军主力进攻,由于有了准备,所以很快击退了叛军。叛军因为缺粮,最后只好退却,周亚夫趁机派精兵追击,取得胜利。这次叛乱经三个月就很快平定了,战争结束后,大家纷纷称赞周亚夫的用兵之道。

——摘编自《汉书·周亚夫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的基本做法。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周亚夫能够平定七国之乱的主要原因。
2024-03-07更新 | 1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