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 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6 题号:20768903
针对少年犯罪,北宋政府规定,对10岁以下的押死刑犯,囚禁时不带枷禁锢;南宋政府规定对15岁以下的少年在身犯重罪的情况下可以获得减刑。据此可知,宋代(     
A.司法程序具有人文色彩B.法律体现保护少年特征
C.执法过程缺乏严格监管D.崇文抑武治国特色鲜明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修撰于北宋的《吕氏乡约》主张“以礼化俗”,把乡村秩序建构放在重要位置。黄宗羲在《宋元学案》中对《吕氏乡约》作了高度评价:“横渠(张载)之教,以礼为先,(吕大钧)先生条为乡约,关中风俗,为之一变。”材料意在说明《吕氏乡约》(       
A.具有基层教化的功能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C.达到了巩固统治效果D.贯彻了依法治国理念
2023-12-17更新 | 10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的统治工具,下图是中国古代一些王朝法律改革的信息,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法律
A.礼法结合B.体系完备C.历史传承D.司法公正
2021-11-17更新 | 26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1908年,清廷须布《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规定: “外国人控告中国人之刑事民事案件,公堂之承审员须遵中国现行法律并本法办理,不得徇私及偏倚畏累。”而中国人控告外国人,则由被告人国家的领事审讯,中国官员在堂陪审。这一规定(     
A.意欲规范涉外诉讼程序B.旨在取消列强治外法权
C.体现了民刑不分的特点D.践行了中体西用的理念
2024-04-09更新 | 14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