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春秋战国的纷争与变革 > 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 “战国七雄”及兼并战争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2 题号:2085833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图1 战国形势图                                                                                       图2 秦朝形势图


指出图1、图2长城空间分布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的建立及其分封制下的政权建构模式,将被征服的方国和族群在政治上卷入周政与周制的管理体系中。原先以血缘为族群壁垒的状态被打破。在统一的王权政治下,各非周族群都以政治上的从周感超过了之前狭隘的“我族”心理与认知。或者说,周所建立的“单血缘支配的社会”超越了每一个族群中血缘组织的力量,以分封制的形式贯彻了王权至高无上的理念。正是在这种统一政治认同下,每一个血缘邦族的“小我”力量弱化,一个政治体推动的“华夏”建立起来。

材料二   秦立国时辟在西戎,长期与异族群相处。至战国时,除了以一套郡县制的行政建制履行政治集权统治和对异族群的管理之外,还有一套在非华夏族群地区施行的行政建制,如“属邦”“臣邦”“外臣邦”“道”。“道”是秦政权直接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地方行政区域。它既体现了政治一体化在边域的扩张,同时也意味着族群在政治制度的推动下逐渐“内附”,并有一部分族群逐渐趋于华夏化。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乔传宁《周秦时代政治变革与族群认同关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推行分封制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战国时期秦国地方管理体制的特点及成因。
2023-12-20更新 | 14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社会转型是社会变迁过程中的“关键一跃”,在中国古代发展史上,主要经历了春秋战国和明清两次社会转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春秋列国形势图                                                         图2 战国形势图

                                                                                                                     ——《中外历史纲要(上)》


(1)比较图1和图2,提取有关从春秋到战国时期的历史变迁信息。概括指出这些变迁信息所反映的社会历史发展趋势。

材料二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有其特定含义,系指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由古代传统政治、文化向近代政治、文化转化。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自身经过近两千年的向前发展,至明代后期已经积累、孕育出新的社会因素,这些新因素在性质上不同于以往的传统封建社会而与未来的近代社会相同。

——摘编自张显清《晚明: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开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后期已经“积累、孕育出新的社会因素”的依据。
2023-03-26更新 | 8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比较图1、图2,提取两项有关春秋战国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020-11-20更新 | 8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