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春秋战国的纷争与变革 > 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 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活动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3 题号:2087315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适应部族统治的需要,商周实行分封制。到西周时,这种分封制已高度成熟,即所谓的“封邦建国,广建诸侯,以藩卫宗周”。周初大分封,奠定了西周的国家格局。被分封的诸侯,接受周王的册封和礼器,对周王承担纳贡和朝聘义务,并随王参与出征、祭祀、吊丧庆贺事项。如果诸侯发生了争执或冲突,则由周王进行调处。对于不尽义务的诸侯,周王有权处罚乃至征讨。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取代贵族领主的最早职业官僚。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分封制的特点,并谈谈你对上述特点的看法。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春秋以后中国行政建制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勠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苹易日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摘编自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1)归纳材料一中商鞅变法的措施并分析商鞅变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至少列举两项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并概括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3)综合以上两大改革,你认为改革成功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2023-10-13更新 | 3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从西周到战国,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教育的兴起,造就了大批具有丰富知识和阅历的文士,稷下学官就是当时的学术交流中心。

春秋战国时期动乱频繁,各国纷纷变革,许多人对变革发表了不同看法,出现了百家争鸣。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上层建筑变革、变法成为潮流……各国变法,其基本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富国、强兵与君主集权。

——摘编自萧平汉《战国变法运动与大一统的中央集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2)说明商鞅变法分别通过哪些措施做到“富国、强兵与君主集权”的。
2023-10-16更新 | 1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进入战国时代,随着古代的宗族土地所有制的崩溃,各国纷分进行田制改革.实现国家授田制。各国当时的授田标准基本上是“一夫百亩”。李悝所制定的“每夫扶五口,治田百亩”,孟子所倡导的“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和荀子所谓的“农分田而耕,贾分货而贩”等都印证了这一标准。这一百亩是国家制定征税数量的标准亩积,并非实授面积。不同地区的土地质量差别很大,都按每夫百亩授予是行不远的。授田制的目的是把农民束绰在土地上,课之以税。战国时代授田农民的经济负担主要有三项:票米之征、布常之征、力役之征,其饱的还有房屋税、桑蚕税、牲育税、关税、市税等等。授日制实际上是一次大规模地对国有土地再分配的运动,土地一经授予,可以子孙传袭,以为世业。到战国末期,国家对土地只有行政管理权,农民上交国家的产品只具有赋税性质而不再具有地租性质.租税开始分离。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国时期各国进行授田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战国时期的授田制改革。
2022-05-21更新 | 47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