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40 题号:20966719
徐霞客曾说,在其父亲去世后二十年间,由他母亲独支门户,勤俭持家,“母无他好,好习田妇织”。“特以精好闻”的徐家织布“轻弱如蝉翼,市者辄能辨识之”。据此可知,徐母得以独立维持生计的时代背景是(     
A.币制与赋役制度的变化B.经营方式出现革新
C.自然经济结构逐步解体D.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明宪宗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对原有匠户制度进行改革,“轮班工匠,有愿出银价者,每名每月南匠出银九钱,免赴京。北匠出银六钱,到部随即批放。不愿者,依旧当班。”这一规定客观上
A.加大了对手工业者的限制B.促进了民营手工业发展
C.削弱了小农经济主体地位D.提高了工匠的政治地位
2021-09-11更新 | 13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唐朝规定受田的农民要向国家缴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称“调”;为国家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徭役,每天输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称“庸”。这一规定
A.极大地促进了商业的繁荣B.客观上有利于手工业的发展
C.说明国家的赋役极其沉重D.表明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2020-09-24更新 | 106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明初赋税以征收粮麦实物为主,且官吏薪俸为凭俸帖领取禄米。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为解决南方纳税者买米上纳和北方食禄者卖禄米换货币的矛盾,朝廷决定将南方税粮折收白银。“煎销成锭,委官赍送赴京”。这一措施客观上(     
A.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B.解决了官员的俸禄需求
C.减轻了百姓经济负担D.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024-01-23更新 | 4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