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 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题型:论述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2 题号:2099102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外交制度从传统向现代的变迁简表

传统外交制度:华夷秩序现代外交制度:条约秩序
结构特征:华夏—蛮夷国家—国家
价值原则君权(礼治)主权(法治)
组织体制:大一统与服事制科层体制
羁縻怀柔与番属土司驻外使领馆与职业外交官
运行机制:朝拜册封(不平等原则)官僚机制(平等原则)
多事四夷,以夷制夷和尊王攘夷和平共处、共同发展

——摘编自赵可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制度变迁的理论阐释》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外交制度从传统向现代的变迁”,自拟论题,并结合具体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外交代表,又称外交使节,是一个国家派往其他国家或国际组织的代表。真正意义上的外交人员衔级制度是在1815年维也纳会议之后逐渐形成的,但临时派遣使者和常驻外交使节(或使团)在此之前已经出现。按照国际法律、法规,外交代表的等级可分为四等(如下表所示)。

等级类型历史渊源(或背景)相关内容
第一等级特命全权大使(简称大使)常驻外交使节的形成作为最高一级的外交代表,系一国元首向另一国元首派遣的代表。享有完全的外交特权和豁免权。在现代国际关系中,互派大使级外交代表是各国通行做法
高级专员世界殖民体系瓦解,“日不落帝国”蜕变为“英联邦”英联邦各成员国之间互相派遣的外交代表。在以英国国王(或女王)为元首的英联邦国家之间,高级专员由总理派遣
教廷大使宗教改革后,政教逐渐分离作为梵蒂冈教皇派出的大使,在《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规定中有特别说明
第二等级特使古代国家交往中的临时性“使节”作为临时执行某项使命而派遣的外交代表,又称临时外交代表。通常由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派遣,称为总统(国王)特使或政府代表。在特使使命完成归国后,其特使身份即告终止
第三等级特命全权公使常驻外交使节的形成一国元首向另一国元首派遣的外交代表,所受礼遇次于大使,所享有的外交特权和豁免权与大使相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绝大多数国家都把特命全权公使升格为特命全权大使
教廷公使宗教改革后,政教逐渐分离其派遣情况与教廷大使相同
第四等级代办大使、公使因故不在,由低级外交官代理其工作的情形由一国外交部长向另一国外交部长派遣,系最低一级的外交代表,其任务主要是继续谈判以建立外交关系事宜并办理侨务和商务业务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官方网站《礼宾知识》等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围绕“外交制度和国际关系”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2023-11-25更新 | 50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648年,随着《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的签订,条约体系逐渐成为欧洲国家之间最主要的国际交流或外交体系。伴随着条约体系的诞生,殖民体系也逐步成为欧洲国家在与其他弱小部族或者国家进行交往的主导体系。条约体系和殖民体系相互配合,形成了欧洲国家面对领土争端、经济冲突或对其他特殊政治问题的解决途径。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之浅析西方条约体系与中国朝贡体系的斗争》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世界史知识,围绕“条约体系”,任举一例,自拟论题并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2-26更新 | 155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外交制度从传统向现代的变迁简表


——摘编自赵可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制度变迁的理论阐释》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外交制度从传统向现代的变迁”,自拟论题,并结合具体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3-09-04更新 | 14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