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 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1 题号:21168877
周代经常遣使“分行四方,延问疾苦”;汉代将政府救助“贫不能自存者”列入律法;宋代多行招商赈济、以工代赈之举,同时还鼓励民间互助。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扶贫工作(     
A.源远流长历代照搬B.以民间救助为主
C.政府主导手段增多D.分类精准成效显著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洪武元年,明太祖创立预备仓。规定:“一县定为四仓,于境内居民丛集处设置,择其地年高笃实者管理,仓政由户部运钞二百万贯经各府州县,民家有余粟愿易钞者,许运赴包交纳,依时价偿其直,若遇凶年则开仓赈贷本乡饥民。”明太祖此举(     
A.服务于对外战争需求B.意在增加政府的收入
C.体现了以民为本理念D.客观上导致纸币贬值
2023-08-31更新 | 83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义仓是民间自发设置的公共粮仓,人们按贫富各出些粮谷,以备荒年赈灾。唐代初年,官府以设义仓为名,规定从王公百官到普通百姓,均须按其拥有的田亩,每亩交粟二斤。这一举措(       
A.为两税法提供了借鉴B.实现了赋税征收的公平
C.有效抑制了土地兼并D.解决了政府的财政赤字
2024-04-16更新 | 2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北宋年间,族内慈善救助活动由临时性救助演变为经常性的社会救助行为。宗族通过设立义田、义学、义宅等族产,在衣食、住行、婚娶、丧葬等方面资助族中贫困者。如据《吴县志》记载,范仲淹“尽以俸银买田于苏州,号曰义庄,赡养宗族,无问亲疏,日有食,岁有衣,婚嫁凶葬咸有赡养”。这反映了宋朝(     
A.基层救助呈现多样化特征B.地方官员更加热衷于慈善事业
C.官方的救济体制日趋瓦解D.宗族在社会救助中的作用增大
2023-11-14更新 | 11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