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 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76 题号:21277196
明代士人在宣讲太祖圣谕时,经常呼吁人们依“高皇帝六言”,成就“极好的风俗”。为此高攀龙等士人宣讲时说:“人人有父母,人人随分孝顺他;人人有长上,人人随分尊敬他:人人有乡里,大家要和气些,人人做自家该做的事。”由此可知,明代士人的圣谕宣讲(       
A.强化了等级观念B.旨在加强中央集权
C.倾注了儒家理想D.注重结合法律法规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在清朝前期的司法实践中,“既有定例,则用例不用律”。因时所需,皇帝的谕旨、内外的奏准均可定为条例。依照规定,定期修例,旧例不断删改,新例不断增加。这反映出当时
A.法律具有至高权威B.律例体系缺乏实用性
C.皇权专制色彩浓厚D.封建律例具有随意性
2020-04-22更新 | 47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2】《弟子规》写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它被清朝誉为“开蒙养正最上乘”的读物。康熙《圣谕十六条》强调:“敦孝弟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据此可知,清代(     
A.乡约教化功能弱化B.注重幼童的蒙养教育
C.治国思想儒法结合D.倡导德孝的伦理教化
2023-12-13更新 | 52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它遵循“立例以辅律,贵依律以定例”的原则进行编定,不仅突破了祖宗成法不可改的束缚,而且使刑事条例规范、划一,例和律的关系协调统一。它最有可能是(     
A.汉朝《二年律令》B.唐朝《永徽律疏》
C.宋朝《天圣令》D.明朝《问刑条例》
2023-05-28更新 | 25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