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 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7 题号:21506351
使节权被普遍认为是主权的一个属性。常驻使节制度是近代外交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15世纪末期,常驻使节已经成为惯例。1648年欧洲确立了常驻外交代表机构制度。在此基础上,近代外交制度逐渐形成。近代外交制度的建立(       
A.结束了各国间的利益冲突B.是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必备条件
C.奠定了国际法的理论基础D.有利于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规定:“所有罗马帝国的选侯、邦君和各邦,应根据本协议确定和确认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利、特权、自由、优惠、自由行使领土权,不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或是礼遇性的权利,因而他们永远不能,也不应受到任何人以任何借口进行的骚扰。”欧洲各国签订该和约意在
①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②确立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原则
③建立近代外交制度                 ④完善集体安全体制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
2022-06-13更新 | 15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会议,开创了通过国际会议和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1884年11月,15个欧洲国家在德国首都柏林举行会议,协调各国在非洲的矛盾。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在德国慕尼黑举行会议,解决捷克斯洛伐克与德国在苏台德区的领土纠纷。这反映出(     
A.欧洲列强致力于和平方式解决争端B.近代国际关系体系的不平等性
C.近代德国逐渐掌握世界主导权D.维也纳国际体系下外交关系的扩展
2024-01-31更新 | 3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1864年,普鲁士扣押了在中国渤海湾的丹麦船只,造成“战船纠纷”事件。在处理这一事件时,奕䜣尝试运用国际法中的国家主权准则,向普鲁士施加压力,丹麦船只得以释放,解决了棘手的外交难题。由此看出(     
A.清政府成功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B.中国近代外交中国家主权意识增强
C.渤海湾已正式成为普鲁士的租借地D.中国出现的严重边疆危机得到解决
2024-02-07更新 | 6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