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6 题号:2156259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致力于人民生活保障建设。1948年,东北行政区委员会颁布的《东北公营企业暂行劳动保险条例》是我国在较大区域内实施的社会保障制度,为解放后制定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积累经验并奠定了基础。

1951年,政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一位得知此消息的职工说:“社会主义好,生、老、病、死有劳保。”到195211月底,全国实行《劳保条例》的企业达2860家,职工320万人。1953年,政务院又发布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若干修改的决定》。1956年,全国实行《劳保条例》的职工达到1600万,比1953年增加了近4倍,签订了集体合同的职工有700万人,比1953年增加了10倍,合计共有2300多万职工享受了《劳保条例》规定的不同保险待遇。至此,享受劳动保险的职工占国营、公私合营、私营企业职工总数的94%。1956年,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规定:“农业生产合作社对于缺乏劳动力或者完全丧失劳动力,生活没有依靠的老、弱、孤、寡、残疾的社员,在生产上和生活上给予适当的安排和照顾,保证他们的吃、穿和柴火的供应,保证年幼的受到教育和年老的死后安葬,使他们的生养死葬都有依靠。”

——摘编自《中国经济发展史(1949—2010)》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保障建设取得历史成就的背景。
2024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查看更多[1]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中国统治者历来重视养老问题。元代对80岁以上的老人赐予锦帛。朱元璋钦定《诏天下养老之政》规定:凡80岁以上为人正派者,即月给米5斗、肉5斤,老年人见多识广、德高望重者,可协助地方整顿吏治,与县官平礼。乾隆谕令全国,凡70岁以上老人,家中可免一个成年男丁的赋役,80岁以上老人,则赐以官服顶戴。清代诏令地方设养宗族义田、济源堂、普济堂等以收养孤苦老人,并把养老作为地方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摘编自《元明清的社会保障制度》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后,英国经济发展速度开始放缓,但社会福利开支仍有增无减,导致政府赤字大增。到1982年,英国国债已高达1000亿英镑,被讥讽为“靠借债度日的安乐国家”。由于生老病死由国家包办,许多人丧失了责任心和进取心,产生了一批依赖福利制度的“躺平”阶层。这不仅违背了福利制度的初衷,而且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

——摘编自赵立新《论英国养老保障制度》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提出的社会保障发展方针是“广覆盖、低水平、多层次”;21世纪初,这一方针变更为“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2012年,党的十八大则将这一表述修改为“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社会保障各项目全部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畴,社会保障成为了政府的基本职责和国民的基本权利。

——摘编自何文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逻辑》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元明清时期养老政策的主要特征。(不可简单重复原文)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英国福利制度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保障事业取得进步的原因。
2023-03-31更新 | 29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战国时期,李悝在丰年收购粮食,荒年平价卖给百姓。汉朝政府给予贫困者布匹、粮食等生活必需品。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时,主持兴修农田水利等工程,从贫苦人家中优先雇用数千人,让贫困者通过劳动解决温饱问题。南宋林希元在《荒政丛言》中把民户分为极富、次富、稍富、极贫、次贫、稍贫六等,极富之家要扶助极贫之家,次富之家扶助次贫之家,稍富、稍贫之户既不劝分也不接受赈济。南宋董煟编撰的《救荒活民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全面研究荒政问题的专著,总结了历代救荒赈灾政策的利弊得失。朱熹首创“社仓法”,以州郡若干常平米为谷本,夏季借贷于民,入冬征还,每石取息二斗。《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将自己制作风筝的步骤,一步步详细地整理成书,让老百姓都能靠一门手艺赚钱。

——摘编自聂志平《中国古代文人是如何摸索“精准扶贫”的》

材料二16世纪后期至18世纪初是欧洲饥荒的高发时期,但1650年以后,英国再也没有发生过大饥荒。英国得以率先走出饥荒,都铎和斯图亚特王朝有效的社会政策功不可没。英国政府的政策包括平抑谷价、打击囤货奇居的投机商、禁止谷物出口并组织谷物进口等。《济贫法》包含三要素:为老弱病残者发放津贴、打击身强力壮的流浪汉、安置穷孩子学徒。更重要的是,英国的农业革命从16世纪中叶开始并持续到18世纪,推广轮作制、引入肥田作物以及一系列技术改良和新技术发明,使作物的种植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都大幅度增长。英国的经验表明:要克服饥荒,粮食的公平分配是必要的,但食物的有效供给,即农业生产的发展更为重要。

——摘编自向荣《告别饥荒:近代早期英国的农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扶贫救灾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士大夫热衷于扶贫事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世纪英国率先走出饥荒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今中外解决贫困问题的启示。
2023-12-15更新 | 8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表为新中国 70年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基本历程(部分)

时间历程
1978年3月5 日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强调保护劳动者基本权利、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的义务应由国家承担,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应从劳动者的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多个维度考虑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瓦解,开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国家重设民政部,恢复其主管全国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事务的职能
1982年国务院正式设立劳动人事部,为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推进提供了宽松的外部环境。这一阶段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范围从国有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待业保险制度,逐步扩大到覆盖全民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以及针对贫困人口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社会救助制度与惠及公众的社会福利与军人优抚安置制度,进行了内容全面、系统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摘编自邓大松等《新中国70年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基本历程与取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经验。
2023-12-18更新 | 5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