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 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建立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0 题号:2173478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于的解释,《说文解字》释为事君也,即替为君者效命,为君主服务。换句话说,不论公卿,还是臣仆,只要为君主做事,即是官。古代实行品级、俸禄制,目的自然是使为官者随时想到食君之禄,为君效忠。考课、监察、回避、致仕等制度,虽然有管理官员制度化的一面,但也有君对臣更加严密控制的另一面。权力制约,其出发点是为了防范大臣擅权,避免皇权旁落,试图用以牵制整个官僚系统。因此,历朝历代的皇帝在设官分职的同时,又无不想方设法建立种种权力制约机制。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谢保成著《官制史话》

材料二   以下是有关尚书的史料

出处史料
《汉官答问》汉初以丞相总天下事,尚书不过少府(九卿之一)属官,治文书而已。武帝时……臣下章奏上尚书,尚书进于天子,乃下丞相。有政事,天子常与之议
《后汉书·仲长统传》光武皇帝愠数世之失权,忿强臣之窃命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尚书台)。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
《通典·取官典》(曹)魏置中书省,有监、令(中书省官职)。遂掌机衡之任,而尚书之权渐减矣
《朱子语类》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官制的基本特征。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阐述从汉至唐尚书职权的演变,并谈谈你对这一演变的理解。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行政区划是国家为分级管理而对地方的划分。自先秦至隋代,中国行政区划制度曾进行过多次改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时代,郡县制开始萌芽。楚、秦、晋等国出现了县,最初设在边地,带有边防性质。郡的出现比县稍晚,也多在边地。到战国时代,在边地的郡下分设若干县,产生了郡县两级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封国,将郡县制推向全国。郡县制为汉代沿用。汉武帝分境内为十三刺史部,简称“十三部”或“十三州”。这时的州还只是一种监察区,各州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巡查郡县吏治。到东汉时,刺史已有固定治所,并掌握了地方行政权,对所部郡县官吏实行管理,州正式成为地方行政区。州郡县三级制历两晋南北朝不变。

——摘编自薛明扬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   隋初沿用州郡县三级制。但南北朝以来,行政区划变化纷繁,反映出地方分权的特点。开皇三年(583),兵部尚书杨尚希上表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隋文帝采用此建议,罢去郡一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了一些州县,清除了过去层次、机构过多的弊端,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北宋)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划分为15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管财政兼监察地方官吏)、提点刑狱(管司法兼监察)、安抚使(管军事,有时也兼管民政,在边境地区设置)、提举常平(管长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

——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四 行省品秩高,权势重,对所辖路府州县官的统摄和节制力自然较强。行省辖区广,数量有限,又便于朝廷的最高指挥和节制……弥补了秦汉以来朝廷直接控制数目较多的郡、州、路时的缺陷和不足,使中央政府对各地路府州县的控制明显加强了。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以前中国行政区划制度的演变。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隋文帝行政区划制度改革的原因及措施。
(3)概括材料三中宋代地方官制的特点。
(4)综合以上分析,指出古代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发展趋势。
(5)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隋行政区划制度改革共同的积极作用。
2022-10-14更新 | 10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先秦时期的避讳大都表现于口头,而文书避讳,是从秦开始。始皇帝减政变“临文不讳”为“临文   需讳”,常见的是为避讳其“政”而改“正”为“端”。三国时期,“避讳”主要还是避讳当代君主的御名。 “魏武帝讳操,以杜操为杜度。蜀后主讳宗,以孟宗为孟仁。”到了晋代,避讳越来越严密,“《通典》-○   四《礼篇》所载讳议,大半出于晋人”。《唐律疏议》中明确规定,“上书若奏事,皆须避宗庙讳。有误犯   者,杖八十。”政和八年,宋徽宗把与皇帝相关的称号都当作避讳字来禁用:先是禁用“君”“皇”“圣”三字作为名字,而后又扩充到不许以“龙、天、君、玉、帝、上、圣、皇”等字为名。

——摘编自李晶《我国古代文书避讳制度研究》

材料二   1912年1月19日,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宣布革除教科书中‘遵从满 清朝廷及旧时官制、军制等课,并避讳抬头字样’”。如教材内容有与共和宗旨相悖之处,教员得以自 行删除和修改。1929年12月,南京国民政府再次下令废除避讳的恶习并列出清代避讳各字表,要求予以改正。至此,中国文书避讳制度彻底结束。

___________ 摘编自于成静《避讳制度的流变及其法理意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避讳制度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文书避讳制度被废除的原因。
2023-11-17更新 | 5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

材料 秦统治者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属地,征服周围一个又一个国家。当时的人恐惧地称“秦为野兽”,把秦无情的扩张比做“蚕食”。到公元前221年,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他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始皇帝就是“第一个皇帝”。他的继承人将为“第二个皇帝”,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至千万世,传之无穷”。

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在中央建立起一套严密的权力体系。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秦朝并没有如新皇帝预想的那样,“一代一代传下去,‘至千万世,传之无穷’”,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朝为建立中央集权在中央实施的制度,并指出其特点。
(3)材料中“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实际上废除的是什么制度,又实行了什么制度?
2020-10-09更新 | 17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