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 两汉的文化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5 题号:2194058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大变动,王官之学的退场,私学的兴起,最终造就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

——摘编自袁行霈 严文明等《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各家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孟子认为“王如施仁政于民……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韩非认为“以法为教”“法不阿贵”;墨子认为“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源头活水,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摘编自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材料三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时期道、儒、墨、法四种思想流派的治国主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三中的观点并简析其对儒学发展产生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学者刘向《别录》云:“蹴鞠者,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皆因嬉戏而讲练之。今军士无事,得使蹴鞠。”西汉名将霍去病在塞外征战时,“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骠骑尚穿域蹴鞠”。唐人徐坚说:“鞠即球字,今蹴鞠曰球戏。”。杜甫《清明》诗曰“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王建《宫词》中的“寒食内人长白打(蹴鞠的一种踢法),库中先散与金钱”。

——摘编自顾向明、刘晓华《略论汉魏唐宋时期蹴鞠运动的兴盛》

材料二   宋代鞠的制作工艺精细、严格从八片尖皮的缝制形式发展为用十二片香皮砌成,并且均“熟硝黄革,实料轻载”,在重量上要达到“正重十二两”。在汴梁和临安城,官家的踢球艺人称“左右军”和“祗应人”。民间踢球艺人主要集中在临安城的“瓦子”(娱乐场所)卖艺糊口。民间组织——“圆社”“齐云社”等产生,其中包括以职业蹴鞠艺人组成的职业行会和由富家子弟组成的业余蹴鞠组织。“圆社”有严格的社规,规定了技术标准和竞赛规程,称“球门社规”和“白打社规”。当时有“不拘贵贱齐云社,一味模棱天下圆”之称。宋徽宗曾说:“这是‘齐云社’,名为‘天下圆’,但踢何伤。”筑球比赛大多是在朝廷盛大宴会中进行表演,宫中有专业的“筑球”,“每春秋三大宴”,招待外宾的筵宴和一些重要的礼仪场合,都要有筑球军表演。

——摘编自徐秀玲、徐秀芹《宋代蹴鞠运动的繁荣及成因》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至唐代蹴鞠运动的演变。
(2)根据材料二,概述宋代蹴鞠运动新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说明其原因。
2023-11-05更新 | 10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国的医学一中医一是独具特色的。历年出土的商代甲骨卜辞中有三百多片同医学有关。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负经》《五十二病方》等一批医药著作。成书于战国、托名为黄帝所作的《黄帝内经》把人的身体看成一个整体。在对病原的诊治方面,它强调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火等反常现象对疾病的影响。它还吸收了阴阳五行学说中所包含的合理内核,认为施治的终极目的就是达到阴阳关系的协调平衡。托名神农、成书于汉代的药物学著作《神农本草经》,收载了植物类药252种,动物类药67种,矿物类药46种,凡365种。该书序录所提出的关于药物性质有酸、咸、甘、苦、辛(称为“五味")和寒、热、温、凉(称为“四气”)的说法以及主药与辅药按“君、臣、佐、使”配伍的原则,奠定了我国药物学、方剂学的理论基础。《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共同构成了我国古代的医学体系。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丰富、发展,逐步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医学理论。历史上,我国古代名医辈出,医学名著可谓汗牛充栋。中国古代在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科、五官科、传染病及养生保健学等方面更是特色鲜明。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人们普遍认为中医在世界上“独具特色”的原因。
2021-04-28更新 | 9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史学: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材料一   《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鲁国及各诸侯国二百余年的历史,内容以诸侯、大夫的政治、军事活动为主。

《史记》成书于西汉,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了上古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史记》体例篇目举例
本纪(帝王活动及重大事件)高祖(刘邦)本纪
表(大事年表、世系表等)建元以来王子侯者(汉武帝时封侯的诸侯王子弟)年表
书(重要制度变迁)河渠(水利工程)书、平准(工商业)书
世家(诸侯等有重大影响人物的事迹)楚元王(汉高祖之弟,封地为楚国)世家、陈丞相世家
列传(各阶层重要人物、周边政权的历史)吴王濞列传、儒林(重要儒家学者)列传、司马相如列传、货殖(商人)列传、匈奴列传、大宛(在今中亚地区)列传

材料二   在欧洲,19世纪被誉为“历史学的世纪”,历史研究发生了很大变化。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自然界的规律适用于人类社会,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适用于历史研究。历史研究应该以回忆录、日记、外交报告等原始文献为材料,通过科学的解释方法,寻求人类社会进步的规律。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引起欧洲史学界的普遍关注,成为史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很多史学家批判拿破仑对各国的侵略,认为历史是体现民族特性的标志。各国相继整理出版自己民族的大型史料集,编纂各自的国家通史。普鲁士的《民族历史评论》发刊词说,历史“比任何学科都有助于全体德国人民的统一”。

历史研究的主要对象仍然是社会上层,但包括工人在内的社会下层的历史也逐渐受到关注。1850年,斯坦因的《1789年至今的法国工人运动史》和恩格斯的《德国农民战争》问世,思格斯指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

材料三   “历史有什么用呢?”面对孩子的疑问,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克撰写了一部史学专著来回答这一问题。


(1)比较《史记》与《春秋》的不同之处。从“篇目举例”中任选两则,分别简述其反映的西汉社会状况。
(2)阅读材料二,概括19世纪欧洲历史学发展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这些特点进行分析。
(3)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谈谈历史对你有什么用。要:从“能力或方法”“价值观”两个方面进行阐述: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2-07-05更新 | 27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