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 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 题号:226763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近代早期的英国,粮食短缺和饥荒频发,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存安全和社会秩序的稳定。乡绅阶层积极探索救荒知识。除了执行中央救荒命令外,乡绅通过采取补充性的其他举措,对中央政策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乡绅积极撰写农业科学书籍,致力于改良农耕技术。萨洛普郡的乡绅理查德·加德纳,在1599年发表的救荒小册子中,建议民众种植芜菁、胡萝卜等果蔬作物和充分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以扩大食物来源,应对粮食短缺的状况。面对农业歉收和饥荒问题时,各阶层的人都应远离“不必要的浪费和肆意挥霍”。普拉特建议人们在饥荒时期“应该吃硬的、陈腐的或磨碎的面包,这样一条面包的饱腹效果相当于两条新面包”,还推荐将食物浸泡后再食用,这样可以减少人们每日、每顿饭消耗食物的数量。他们极力向英国民众介绍和传播其他国家的求生方法,展现了他们开放的心态以及对外部世界的了解。这些救荒知识,对17世纪中期英国在欧洲率先摆脱饥荒的困扰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冯雅琼《近代早期英国救荒知识的产生及传播——以乡绅为主体的考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早期英国乡绅救荒的主要措施并予以评价。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存在双轨地方监察机制。一是由中央派出监察地方的巡按御史,职责包罗万象,既要举荐人才,又要纠劾不法官吏;既要赈济灾荒、督查钱粮、均平赋役、督修水利、检查学校、存恤孤老等,也要断理冤狱、革除苛政、抑制豪强等等。另外,还有各种临时性的专差御史巡视地方,事毕就罢免。二是指地方上的提刑按察使司及其派驻各地的分巡道,其职责主要包括:受理上诉,纠正冤、假、错案;复查州、县文书卷宗,审核下级判决;荐举和纠劾地方官吏;抑制豪强,安抚流民;提督学校,监临乡试等。

——摘编自高春平《明代监察制度与案例研究》

材料二     1361年爱德华三世颁布《治安法官令》,赋予治安法官权力,加强对地方郡区的管理。都铎王朝时期(1485-1603),治安法官有权收集郡守和其他治安法官的违法事迹,检举上报巡回法庭。当巡回法庭不在时,治安法官有权对轻微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进行逮捕、审讯、保释等。1485年以后,议会还要求治安法官监管地方反政府势力和非法竞技场所。在地方出现灾害后,治安法官要了解当地粮食储备情况,强制要求有较多粮食的人到市场销售指定数额的粮食。平时还对酿酒、磨坊、面包制造等活动进行管制。虽然治安法官没有薪俸,却不乏自愿担任之人,担任者多为豪门贵族或乡绅地主,以履行义务的方式为国王效力。

——摘编自童德华、马嘉阳《西方监察制度的历史批判》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代地方监察官员的职能及监察体制的特征。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英国治安法官拥有的权力,简析其愿意无薪为国王效力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中英古代地方监察制度的认识。
2022-02-19更新 | 8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40年代,英国经济水平位居世界前列,但社会贫富差距扩大,贫民区居民基本福利得不到保障,社会环境恶化。许多社会学家意识到这一危机,提出复兴社区,强化社区功能,以解决工业化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英国社区睦邻运动由此兴起。在此运动影响下社会工作者充分利用社区内各种资源,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培养自助与互助精神。他们还雇用个案工作者、心理学家、精神病医生、家政学家等来解决社区问题,逐渐使英国的慈善事业走上组织建制之路。英国社区睦邻运动所提倡的服务精神,无疑给当时其他国家指出了一条可行之路,因而在短期内迅速传遍欧洲。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受这一运动影响最大,19世纪晚期美国的社会服务及社会工作的水平大大提升。

——摘编自徐富海《从汤恩比馆到赫尔大厦——社区睦邻运动发展过程及启示》

材料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推进,商品经济获得迅速发展,城乡基层管理也发生了巨大变革。20世纪90年代初,在借鉴国外社区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我国提出了“社区建设”思路,即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在1998年的政府机构改革中,整合成立了民政部基层政权与社区建设司。1999年,民政部开展了“全国社区建设试验区”工作,并制定了《全国社区建设试验区工作实施方案》。2001年开始,农村社区进入地方自发试点阶段。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减少村委会管治的任务,完整的提出了农村社区建设的概念。

——摘编自李昌庚段东升《中国基层社区治理的历史镜鉴与现代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社区睦邻运动”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区建设的特点,并结合材料一说明英国“社区睦邻运动”对我国社区建设的启示。
2022-03-27更新 | 9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公民教育起源于古希腊、罗马的共和主义公民学说及西方社会治理实践,并且随着社会发展和整体改变而产生流变。公民教育在古典城邦治理中体现为公民德性教育,在神学统治时代社会治理中体现为宗教信仰教育,在近代西方社会形态转变中确立了公民教育法治主义传统,在现当代社会治理中走向繁荣。现当代公民身份性质占据支配地位的传统是自由主义,这种传统更为强调公民权利,而较少对个人提出要求。自由主义公民学说是革命暴动与契约主义权利理论相结合的产物,法国大革命首先建立起公民身份的原则和实践,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洛克的政治理论,以及美国的独立和随后合众国的建立,极大地推动了自由主义公民身份和公民权利的发展。公民教育切合西方社会治理注重法治精神、规则意识和多元治理的特点,在制度制约和规则教化两方面为社会治理提供支撑。

——摘编自曹金龙《约制与规化:西方社会治理中的公民教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国家公民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方公民教育发展的原因。
2023-02-14更新 | 10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