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2 题号:22803563
古代官员的任用和管理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社会兴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元朔元年冬十一月,诏曰:“公卿大夫,所使总方略,壹统类,广教化,美风俗也。”有司奏议曰:“今诏书昭先帝圣绪,令二千石(汉官秩,又为郡守的通称)举孝廉,所以化元元(老百姓——笔者注),移风易俗也。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奏可。

——《汉书•武帝纪》

材料二: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三:宋廷对在任官员的考核是对官员品德操守及才干绩效的综合评定。其中,“德行”的考核被置于重要位置。而“才干”的核验要求官员填写非常具体的“实迹”、“实绩”,以便日后核对。考核制度施行过程中,日渐发展起程式化的倾向。较之规矩呆板的常规考核,监察制度的实施相对活跃而有针对性。对于官吏的考察通过多条途径进行:常规考课与特诏巡查并行、中央业务部门对地方相应机构考核与内部稽查并行、诸司、诸州互查互申、朝廷专使考察等。考察结果向本人公开,以求得多种信息来源的相互印证。

——以上材料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实行的选官制度及其目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制度的考核标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与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相比,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有哪些?
(3)据材料三概括宋代对官员的考察机制的特点。
(4)请你谈谈古代的选官和管理官员的制度对我们现代有哪些借鉴价值?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宋代地方行政制度改革]

材料   汉代的刺史握有行政、司法、人事、军事方面的大权,形成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势力。唐代的节度使同样也是因为掌握了地方过多的权力而导致安史之乱及藩镇割据。宋代吸取了汉唐教训,对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实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宋代的诸路监司之间实行分权管理,互不统属,且相互监督,有利于防止权力过度集中。削弱州县长官的权力,实行文官考试制度,加强行政监督,不但有效地实施了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而且对廉政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地方政府的腐败问题有所遏制,出现了为数众多的操守廉洁、注意为民除害的地方官。宋仁宗时的蔡襄记载当时的官场风气说:臣自少入仕,于今三十年矣。当时仕宦之人粗有节行者,皆以营利为耻。虽有逐锥刀之资者,莫不避人而为之,犹知耻也。

——摘编自屈超立《宋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简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进行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进行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意义。
2022-11-21更新 | 7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关注官员的素质,内含治国理政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察举制强调以德行、才学为主,由丞相、列侯、刺史等官员甄别人才,推荐给朝廷,经考核合格后授予官职……察举制奉行“以德取人”的价值取向,希望实现……为政以德、教民以德,以及由深仁厚泽的君子贤人任官

——陈荣香、杨月坤《人才选拔应兼顾形式公平与实质公平》

材料二   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经过唐代的发展,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宋朝开国后,统治者所面临的当务之急就是创建“士人政府”,……为此,就要恢复作为“士大夫政府”附属物的科举考试制度,用以选拔数以万计的文官去填充它。

——李默海《布衣入仕与中国君主专制政体变迁》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察举制始行于哪一朝代?其对官员素质的期待,体现了我国古代哪一思想流派的治国理念?
(2)分别指出魏晋和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名称。据材料二,概括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主要特点。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为创建“士人政府”采取的措施。
(4)选官用人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据上述材料归纳古代选官制度所蕴含的积极的价值取向。
2023-12-13更新 | 4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完成了社会的转型。血缘社会转向了地缘社会,封建诸侯、贵族分权转向了专制独裁、皇帝集权,血缘宗法制度崩溃,地缘郡县政治确立,最后形成中央集权制度。

——辛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材料二   建隆四年(963年),诏知府公事并须长吏、通判签议连书,方许行下。……(通判)职掌倅贰郡政,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宋史》

材料三   元代疆域辽阔,民族众多……行省在忽必烈时期能处置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即位后,更是颁给行省长官虎符,使其统领本省军队,但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职掌军权的中央机构)。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

——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秦朝统一后建立的政治制度与先秦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反映出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什么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元代行省与中央的关系,并说明行省制度的积极影响。
2023-10-06更新 | 5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