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张居正改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47 题号:45494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张居正柄政后,鉴于一条鞭法“有极言其便者,有极言其不便者,有言利害半者”,采取了十分慎重的态度,主张“果宜于此,任从其便,如有不便,不必强行”,即要求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不强求一律,他还接受大多数人的看法,认为一条鞭法比较适合南方地区,“在南方颇便”。随着一条鞭法在局部地区的推广和成功,张居正越来越相信一条鞭法利多弊少,南北皆宜,值得全面推广。尽管张居正在执政期间没有颁布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的政令,但由于他的态度明显是支持一条鞭法的,因而各地方官员纷纷推行,到万历二十年(1592年)左右一条鞭法已推及全国。

——摘编自《张居正的改革与“一条鞭法”的推行》

材料二一条鞭法以简化赋役征发的项目和手续为基本原则,规定各州县以白银为单位通算每年的正、杂役费用,得出一个“役银”数目,然后“量地计丁”,即按照丁、粮两项标准将其分摊到每家每户头上,每粮一石征银若干,丁一人征银若干,最终与该户的田赋(亦折银)合并征收。

——摘编自范树青等《江右商帮兴起的制度成因分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条鞭法推及全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条鞭法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封建社会后期的改革,必须打击维护旧传统治旧官僚体制,才能造成社会进步的政治环境。张居正明白,依靠明朝后期那个只尚空谈,不办实事的庞大腐朽的官僚集团来推行他的改革,就意味着寸步难行。他不得不精简官僚机构,裁减名实不符的官吏达官僚总数的20-30%。对在职官员用“考成法”进行严格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吏部判定官吏勤惰的依据,官吏的“用舍进退,一以功实为准”。他整顿吏治“杜绝贿门,痛惩贪墨”以达到“私门闭、公室强”。在用人和选才方面,他大破常格,唯才是用,精选和提拔了一批有才干的官吏如张学颜、潘季驯、王宗古、戚继光等,对改革起了积极作用。但是,它并未超出官吏传统的吐故纳新的范围。

——熊家利《十六世纪中西面对封建危机的不同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张居正政治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评张居正政治改革的影响。
2017-02-24更新 | 15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居正及揽大政, 登首辅,概然有任天下之志。十年来海内前清。用李成梁、成继先,委以北边,壤地千里,荒外警南。 蛮累世负团者,次第遭将刚平之。力年富国,文仓集可变十年,间寺(具部下设机构)积金,至四百余万。成君德,相近幸,严考成,核名实,清邮传,核地亩,一时治绩炳然。

——摘编自 《明史纪事本末》

材料二   万历十二年....籍没张居正家,林连颜多,上日:“张居正钳制言官,蔽赛联聪,专权乱政,周上负思,谋四不忠,本当断棺戮尸,念效劳有年,姑免尽法……刚愎自用,成权震主。身死未,通遭剥夺,并籍其家,子补皆不保云。

——摘编自《明史纪事本末》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材料和材料对张居正的评价及依据。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张居正“祸发身后”的原因。
2020-04-22更新 | 4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历史―选修l: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424年八月,仁宗朱高炽即位后,便宣布停止北征、宫使采买、营建工程及西洋宝船等劳民伤财之举。仁宗时期,还进一步提高了阁臣的地位,使内阁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仁宗以杨荣,杨士奇等正三品官员兼任大学士,以此进一步提高了内阁的地位,其后,仁宗又复设官品高达一品的公孤官虚街,并授之以内阁大学士,使阁巨的权位远远高过部权。宣德时,阁臣已获得票拟权,开始直接参预处理国家政事,阁权己相当于相权。仁宗即位三月,即下诏礼部将“建文诸臣家属在教坊司、锦衣卫、浣衣局及习匠、功臣家为奴者,悉宥为民,还其田土”。仁宗时,还平息了与北部边疆鞑靼部、兀良哈部的战端,恢复了往来边市贸易.

1425年六月,朱瞻基即位,诏改翌年为宣德元年,史称:“仁,宣之际,惩吏道贪墨,登进公廉刚正之士.”宣德年间还有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是放弃了交址,采取了息兵养民的政策。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纪仑所学知识,概括仁、宣时期社会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仁、宣时期社会改革的影响。

2017-04-01更新 | 4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