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张居正改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9 题号:4969069

【历史—选修1:历史上互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太祖高皇帝的百官而立法,后世不无渐失其旧,全赖中兴之君整顿修复之。……巨愿陛下勿尽泥旧规,凡自宣德、正统以来随时更置,间有不利于国、不使于民者,俱照更革,正德年间事例尽与除去,以复太祖之旧。

——《明世宗实录》

材料二令一应赋役悉遵祖宗旧制,其正德间如潘鹏等所立新法册籍并已刊成书者尽毁之。仍榜谕禁革,有不遵旧制,妾议立法,即坐以紊乱成法之罪。间有于人情土俗不便者,听抚按官从长议处;事体重大者,奏请定夺,不许任情率意,变法扰人。……倾行一条鞭法,十甲丁粮总于一里,各里丁粮,总于一州一县,各州县总于府,各府总于布政司,布政司通将一省丁量均派一省徭役。内量除优免之数,每粮一石,审银若干,斟酌繁简,通融科派,造定册籍,行令各府州县永为遵守,则徭役公平而无不均之叹息。

——《明世宗实录》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明世宗新政的主要措施。

(2)很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明世宗新政。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明朝立国不久,仿元朝建立了宝钞(纸币)制度,规定宝钞一贯值铜钱一千文或银一两,只准使用铜钱和纸币,禁止民间以金银交易。正统元年(1436年),“银一两当钞千余贯,钞法之坏,莫甚于此。”加之铜钱流通数量少,朝廷“弛用银之禁”。于是,出现了“朝野率皆用银,其小者乃用钱”的局面。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颁发了“银钱兼使”的法令,这是明朝首次以法权形式肯定了白银的合法货币地位。到万历九年(1581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赋役合一,按亩计税,用银交纳。至此,白银成为社会各阶层、各地区普遍通用的法定货币。

——摘编自全汉昇《宋明间白银购买力的变动及其原因》等

(1)根据材料概括明朝白银货币化进程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朝白银货币化的原因及积极影响。

2017-07-02更新 | 4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明朝中叶,土地兼并的情况相当严重。全国纳税的土地,约有一半为大地主所隐占,贵族和大地主疯狂拣夺土地,租种官田的农民生活极苦,有“一亩官田七斗收,先将六斗送皇州,止留一斗完婚嫁,愁得人来好白头”的民谣。此外,政府的财政危机日渐加重。明洪武年间,夏秋二税米2473万石,麦471万石。但到嘉靖后,税收则降到了米1822万余石,麦462万余石。官员冗腐现象也日益严重。明宪宗成化时(1465-1487),明政府文武官员已达10万人,至嘉靖时(1522-1566),更是“岁增月益”;官员“无功可以受赏,有罪可以逭诛”,官风极坏。张居正为扭转这种局面,从整顿吏治着手,裁汰冗官。同时,对有才能之人,一概以“功实为准”,大胆提拔。万历元年,他修仃“考成法”,以六科控制六部,以内阁控制六科,凡各项法令、章程的实施情况都必须在薄册上加以注明。六部和都察院按账薄登记,对所属官员承办的事情逐月进行检查;六科亦可根据账薄登记求六部每半年上报一次执行情况,违者限事例进行议处;最后内阁同样亦依账薄登记,对六科的稽查工作进行查实。“考成法”是张居正推介其他各项改革的有力武器。此法实行后,当时朝廷命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摘编自《明史·张居正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居正政治改革的背景及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居正推行“考成法”的作用。
2018-09-22更新 | 18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盐政历来受到封建统治者的重视。明代为保证边饷供应,赈济水旱凶荒,创立盐法开中制,即由商人从内地把粮食运到官方指定地点,然后发给价值相当的勘合(领盐凭证)及盐引(卖盐执照),商人到产盐地取盐后于指定范围经销。开中始于山西。继行于陕西、甘肃等边地。后又推行于内地一些军事重镇。以后,除北方和西北诸边外,云南、贵州、广东、海南、福建、四川等许多地方,皆“召商纳粮开中”。经常性的开中主要是弥补边疆地区军屯之不足。而临时性的开中则依据战事的有无来进行。“商人自募民塞下,得粟以输边”。“兵卒就地受粟,无私籴之扰,不烦转运……胡马不窥于长城。无蹂躏之扰”,“屯田之兴,于斯为盛”。史家赞曰:“商利而民亦利,国足而边亦足,称美善矣。”
——摘编自张家国等《试析明代盐法变迁之轨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盐法开中制的实施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代实行盐法开中制的作用。
2017-09-06更新 | 7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