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 分封制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4 题号:5502243

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武王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固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四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中书省直接管辖的地区)。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请回答:

(1)材料一主要叙述了哪一历史现象?“周天子弗能禁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秦朝建立后地方行政制度有什么变化?作者对于这种变化的基本态度是什么?

(3)材料三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具体指哪些措施?作者对此有何看法?

(4)材料四中的“腹里”指哪些地区?元朝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请你阅读下面三段材料:

材料一: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摘自《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摘自《孟子·告子》

材料三:(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摘自《左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周武王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受封的对象主要是哪些人?
(2)材料二说明周天子与诸侯间是什么关系?诸侯对周天子有何义务?诸侯又享有哪些权利?
(3)材料三反映出周天子与诸侯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政治原因是什么?
2019-09-07更新 | 15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曾侯乙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曾侯乙墓,是战国早期曾国君主乙的墓葬,位于湖北省随州市西郊擂鼓墩附近,1978年,出土了大批精美的随葬品。从出土的青铜器铭文可知,曾侯乙下葬的年代为公元前433年或稍后。该墓的年代和墓主身份都很明确,为东周考古的分期断代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标尺。在这个巨大的古墓里,一共埋藏了一万五千多件随葬品,除了乐器、兵器和礼器外,还有许多生活用品,其中青铜器具就有10吨重。在青铜礼器中,有一套被称为“九鼎八簋”,它们是祭祀祖先的祭器,规格很高。按照最初的规定,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国王甚至贵族也开始使用,屡屡出现僭越现象。

材料二:曾侯乙墓中还出土了一套64件青铜编钟,它是我国目前出土数量最多、重量最重、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堪称“编钟之王”。钟及架、钩上共有铭文3千多字,内容为编号、记事、标音及乐律理论。合理的金属成分配比和规范的外形尺寸,以及工艺上的特殊处理,使编钟达到了令人赞叹的音响效果,至今仍能演奏。

材料三:根据文献材料,东周时期随州主要为随国据有,不见有曾国的记载。由于曾侯乙墓的发现,加上随州及其邻近的襄阳、枣阳、安陆、京山以及河南新野等地,曾多次出土曾国有铭铜器,因此有人认为这里的曾国即史籍上的随国;也有人以为曾、随是两个国家,不可等同。这个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湖北省随县曾侯乙墓发掘简报,《文物》1979年7期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你认为可以佐证周朝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的具体内容及作用是什么?
(2)为什么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像曾侯乙墓中的诸侯僭越的现象?
(3)根据材料三,你认为要破解“曾随之谜”,应该可以采用哪些研究方法?查阅哪些文献材料?
2019-09-02更新 | 12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图1、图2、图3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的地方行政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1

图2

图3

(1)根据图1、图2、图3的地方行政信息,指出其相对应的朝代及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并说明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制度的弊端。
2021-02-03更新 | 10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