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 启蒙运动 > 理性时代的到来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0 题号:5611786
西方人文精神在17、18世纪有了相对完整的发展。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里士多德以为天体是神圣而不腐坏的,……而今人们却这样把天体纳入研究范围之内,并且证明天体也按照……牛顿根据地面上的实验和归纳所得到的力学原理,处在这个巨大的数学和谐之内。……从前人们认为他们所居处的世界,是一个富有色、声、香,充满了喜乐、爱、美……的理想的世界,现在这个……世界则是一个……量的世界,一个服从机械规律性,可用数学计算的运动的世界。

——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1)牛顿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科学革命,即“牛顿革命”。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人对自然的认识(知识、方法两个层面)角度,简要阐释“牛顿革命”的内涵。
材料二   极富玄想天分的法国人还很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伏尔泰写道:“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定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性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科学与理性之间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法国人为“五尺来高的小动物”的国家政治民主化提出的四条重要“定律”。
材料三   在变动时代,……社会的不平等是如此之显著,……思想上的这种自由会产生个性的观念、它热衷于自我,而不顾社会整体,……19世纪上半叶,……一种新潮流,就在文学、艺术和音乐领域中支配一切。        

一一斯蒂芬·琼斯《剑桥艺术史——18世纪艺术》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上半叶……一种新潮流”兴起的背景。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绝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摘自董晓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材料二   “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好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体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

材料三   从整体来看,(启蒙运动就是)欧洲的资产阶级在经济发展和自然科学进步的基础上出现的,现在已经成熟了,要求摆脱对传统、宗教、封建势力的依赖,要用自己的理性解放自己,来批判现存的一切。在这场运动中,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家,他们手中掌握的武器是批判,而批判的标准就是理性。惠格斯在《反杜林论》一书对此做过精辟的论述:“他们不承认任何种类的外界权威。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等一切都受到最无情的批判,-切都要站在理性的审判面前来,或者神明自身存在的理由,或者放弃自己的存在。”

(1)材料一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请从三个事例中任选一例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材料二反映了马丁.路德什么思想主张?试分析其思想的历史影响,
(3)有学者认为启蒙运动是对文艺复兴的继承与发展,请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观点的理解。
2021-09-02更新 | 3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人文主义思想是世界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转向,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的羁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

——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材料二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对中西文化矛盾冲突的比较鉴别中,逐渐发展出具西方文化特色的人文思想。

——文池《思想的灵光》


(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新生资产阶级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
2020-12-24更新 | 12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学者王夫之在《读通墓论》中说:战国者,古今一大变革之会也。侯王分土,各自为政,而皆以放恣渔猎之情,听耕战刑名殃民之说。洋务派人物李鸿章说: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栽,亘古所未道,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我皇上如天之度,概与立约通商,以牢笼之,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胥:皆,都)聚于中国,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

材料二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历史性的变革时代。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以及把自己的统治迅速扩大到全球的强大的民族国家的崛起,都发生在这些世纪里。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三   19496月,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9月第一届政协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指出必须镇压一切反革命活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从1957年开始就不能正常工作,1966年到1975年几乎完全处于停顿状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向了经济建设。邓小平复出后提出了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等著名论断。2004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摘编自仓可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政治发展的逻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国“大变革”和清末“大变局”的突出表现,并分别指出两次“大变局”出现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欧洲发生了哪些历史性的变革,根据这些变革指出当时欧洲历史发展呈现的基本趋势。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政治建设变迁的趋势。
2021-07-23更新 | 10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