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 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1 题号:5692964

史料研习是历史学习的重要途径。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四月十三,宋太祖诏令开封府:“令京城夜市三鼓以来,不得禁止。”宋仁宗时朝廷下令允许民间向街开店。

材料二 北宋中期“坊市之名,多失标榜。”汴梁皇城东北角的潘楼酒店,“其每日自五更市合,买卖衣物书画、珍玩犀玉,至天明,羊头、肚肺……野味、螃虐蛤蜊之类讫,方有诸手作人上市,买卖零碎作料,然后饮食上市。”

(1)阅读材料,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核心内容,说明两则材料在研究宋代经济的不同用途。

(2)观察以上图像资料,说明与古代城市相比,晚清上海城市的新变化。依据所学知分析变化原因。

1951—198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数据一览表

(依据黄光耀《从世界视角看战后科技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3)阅读上表,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简单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逻辑清晰)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其中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分别属于160行,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东京出现“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京出现上述“经济生活景观”的主要原因。
2019-12-14更新 | 15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持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不同态度。

材料二

“淝水左渎,又西经石桥门北,亦曰草市门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淝水传》

“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

——唐.杜牧《上李太尉论江贼书》

“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历代草市的发展状况。

材料三宋朝放宽抑商的政策形成了商业大发展态势,各个阶层的人士都被卷了进来,他们在东京城中大量经营邸店,侵街占道,承当了街市形成的开路先锋和中流砥柱。同时,在巨大的人口压力下,东京原有的东、西两市无法应付城市给养和物资供应,于是首先在汴河两岸兴起的行市逐渐在全城扩展

——摘编自《城市发展史讲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北宋东京市坊制度被破坏的主要因素。

材料四清朝奉行“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的政策,多次颁令实行矿禁。并用“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限制商业活动,对“客商资本稍多者”又行“劝借”,稍有不从,“轻则痛行笞责,重则连船拆毁,客商狼藉,号哭水次”,最终“多致卖船弃业”。

(4)根据材料四指出清政府的经济政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18-04-05更新 | 9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市场”是一种古老的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市场”不但在或大或小的范围里存在,而且常常扮演着重要角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是一个市镇机能转变的过渡时代。……原有以行政及军事技能为主的城镇,也逐渐蜕变转化为商业及贸易的重要据点,这种商业化的趋势,直到明清,传统的市镇均脱离了它的原始含义,而以商业机能为标准。……到15世纪末(尤其是明成化、弘治年间),出现了江南市镇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摘编自《明清时期的江南市镇》

材料二   在马克·波罗时代预言东方代表着城市和文明的未来是合乎情理的。然而到了1600年左右,从漳州的码头和货栈可以明显地看出,中国城市的活力开始消散。……专制集权的强大进一步减缓了亚洲城市的发展进程。……专制政权到处任意征税,没收财产,以宫廷喜好行事,破坏了对企业家的激励机制。……在新儒家学者的影响下,中国限制勇敢的探险活动,使沿海的城市遭受损失。

——摘编自乔尔·科特金《全球城市史》

材料三   1953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


材料四   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以来市镇功能的变化。根据材料二,概括17世纪前后中国城市活力“开始消散”的主要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三中A点前后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并分别说明其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2022-07-29更新 | 3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