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 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 人民教育的奠基
题型:论述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3 题号:600530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近现代英语在我国教育地位的变迁

1862年,作为近代中国的第一所外语专门学校——京师同文馆宣告成立。
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规定全国的中小学外语课以英语为主,开我国全国规模的外语课以英语为主的先河。
1933年,教育部规定全国的中小学堂外语课仍以英语为主。
1954年,俄语取代英语,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
1964年,教育部重新确定英语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
1984年,英语正式成为高考科目。
1999年,英语水平与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开始挂钩,“英语热”向社会蔓延。

分析近代以来英语在我国教育地位的变迁,提取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对你提取的观点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谨,史论结合。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依据材料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知识,任选两幅或两幅以上儿童年画,自拟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楚)
2020-05-11更新 | 75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约有人口5.5亿,那时的文盲率高达80%。1950年,党和政府召开全国工农教育会议,确定开展扫盲教育。国家为推进扫盲运动,编印了大量的农民识字课本,其中部分课本的目录统计大体如下:


——摘编自张鹏《1950年代上海郊区农村扫盲与农民思想文化教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推进扫盲运动进行阐释。
2021-10-20更新 | 526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教育。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要求受教育者日后成为“有社会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指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结合生产劳动。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将“三个面向”写入了我国的教育方针,决定指出受教育者将来应该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都应该集实事求是、自主思考、勇于创新等科学品质于一身的人才。

19932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实施,《纲要》提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结合生产劳动的提法,充分体现了我国对人才的要求增加了实践这一要素的分量。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重申了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强调继续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着重提倡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等,进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摘编自曹淑棋《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目的的历史演进看我国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某一时期或多个时期,围绕“现代教育发展”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1-01-04更新 | 7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