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其他改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3 题号:632041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唐德宗时推行新税制,措施之一:凡财产超过万贯之家,万贯以上的部分要被借做军费,针对的是“泉货所聚”的富商大贾之家产。措施之二:僦柜纳质积钱货贮粟麦等,一切借四分之一。针对的是从事商业经营的主体和实物。建中四年又推出“税间架”和“算除陌”两项措施。“税间架”相当于房产税,因当时条件所限,仅在京师地区推行。“算除陌”属于交易税,涉及所有的商品买卖,禁止私下交易,违者重罚。四项实际推行的举措,方要在京师地区,但涉及面非常宽泛,几乎所有的城市居民有关,以工商业为主的城市居民,用“罢市”、“遮道”等方式来表达了对这类额外征敛的不满及怨恨之情,改革最终以卢杞、赵赞等被贬而告终。

——宁欣《唐德宗财税新举措析论》

(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德宗财税改革的背景以及财税改革所反映的中国财税改革的趋势。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德宗财税改革失败的原因。

【知识点】 其他改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汉时期山林属国家所有,不允许私家占有山林湖泊。东晋以后,世室大族在南方擅占山泽。晋成帝颁布了“占山护泽,强盗律论”的禁令,但难以执行。豪强之家违法占山封水,政府无力制裁,平民百姓却无此特权,“富强者兼岭而占,贫弱者薪苏(柴薪)无托”。南朝宋孝武帝实行改制,允许私家合法拥有山泽产权:按官阶等级设限,第一、二品可占山三顷,依品级递减,九品及百姓占山一顷;“若先已占山,不得更占;先占阙(缺)少,依限占足”。私人合法取得山林产权后,山林开放成为常态,产权国有与私有并存。

——摘编自赵冈《中国历史上生态环境之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作用。
2020-04-22更新 | 14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33年,因当时沿用清末的银本位,流通货币是现银和银圆,国民政府规定废两改元,货币一律以银圆为单位。1934年,美国总统罗斯福通过“购银法案”,由财政部购入白银作为储备,顿时引起国际银价高涨,由于国际市场白银价格远高于国内银元价格,外国在华银行纷纷在国内收购银元运往纽约和伦敦套利,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通货收缩,引发利率急速上升,进口增加出口下降,部分银行、钱庄、企业倒闭。国民党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也无法阻止,决定采取货币改革。1935年11月发行法币,收回其他纸币、银圆,法币可在银行无限兑换外币。这种由国家银行发行,以国家信用保证的法币,使货币与价格波动的贵重金属脱钩,在当时的中国是一种进步的金融制度改革。法币发行,统一了国内的货币,而通货发行的控制权落在政府手中,国内白银等硬通货亦因此集中到政府手上,对于后期抗战的财政支持起了必不可少的作用。

——摘编自《中华民国货币史资料》(1912—1949年)

材料二1933年夏末,罗斯福总统已向公众明确解释了他的货币政策方针:市场中的货币供给不再取决于国库中的黄金储备,当局将根据国内的物价水平与就业水平对货币供给进行相应调控。另外,只有当上述这些经济指标回归到了合理区间后,政府才会将视线转向外部均衡,为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而采取稳定美元汇率的举措。随着金本位制在美国开始走向终结,当局对货币的管控开始突破黄金的约束。历史学家查尔斯·比尔德在罗斯福总统的第二届总统任期内对其做了如下评价:“不论人们如何看待罗斯福总统在执政期间的表现,其政策的一致性一直是为人称道的。这些政策有一个明确的共同目标:首先需要提升国内物价水平,其次才是稳定美元币值。罗斯福总统带领美国人民走出了金本位的桎梏,这看似是一个时代的落幕,实则是一个崭新时代的开篇。”

——摘编自埃里克·罗威著,余潇译《货币大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主要背景,并概括改革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中货币政策的主要特点。扼要提炼国民政府“币制改革”与罗斯福“货币政策”的共同影响。
2019-01-17更新 | 11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府兵制是和均田制紧密结合的兵役制度。军人按均田令受田,免除租调,平时生产,每年有一定的时间轮番宿卫。府兵需要自备一部分装具和兵器,因为可以分配到足够的土地,有一定的经济保证,能够以优良的装备出现在战场上。

材料二   自(唐)高宗以后,国有土地不足,立功将士又日益增加,使府兵得不到足额田地,经济地位就无法得到有效保障,难以自备资粮和武器服役,国家不能保证按规定加以奖赏,打击了军人的战斗积极性。

中唐以降,募兵制取代府兵制,在很大程度上使农民免除了兵役,部分地分担了农民的劳役负担。士兵由朝廷招募而来,长期服役,军器衣粮均由朝廷供给,一旦为兵,终身仰食官府,由专门将领统御,改变了府兵制下将不专兵,兵不识将的现象……

——摘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唐朝兵制改革的原因和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募兵制可能导致的问题。
2016-11-27更新 | 42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