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其他改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2 题号:643504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古代社会,历代统治者对于治理乡村都十分重视。其乡村治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夏商周到春秋战国直至隋文帝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夏商周时,出现了乡里制度的萌芽。战国时期,随着以郡领县的“郡县制”在各国推行后,乡、里以上行政组织渐具雏形,成为基层组织。秦汉时期实行郡县制,朝廷命官至郡县而止,其乡里制度则逐步成熟,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第二阶段大致为隋唐两宋时期。隋朝乡的基层官吏数量比此前大为减少,乡官权力也在逐步弱化。唐朝对城邑之外纷繁杂乱的各种聚落形态,进行全面规范和整顿,不仅从名称上统一为村,而且从法律上实施统一管理,职责完备,国家力量向基层社会进一步渗透。这一阶段处于由乡里制向保甲制、由乡官制向职役制的转折时期,乡和里的地位逐渐沦落,乡里自治功能逐步弱化,官方的控制与统治逐步增强。第三阶段是从王安石变法至清代,乡里制度转变为职役制,治权所代表的官治体制从乡镇退缩到县一级,县为基层行政组织,县以下实行以代表皇权的保甲制度为载体。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密,乡村自治的色彩越来越弱。但到了近代,原有的保甲制越来越不适应农村的社会现实,最终在清朝末年为乡镇地方自治所取代。

——据唐鸣、刘志鹏《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基本模式及其历史变迁》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乡村治理变革的基本趋势及其原因。

(2)谈谈清末保甲制最终被乡镇地方自治取代对当今乡村稳定和发展的借鉴意义。

【知识点】 其他改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尽管政府严禁私产私销食盐,可是明朝中叶后,福建还是出现了私盐泛滥的现象。为解决官盐不售,财政紧缺的问题,1443,福建布政使孙升上疏朝廷,请求将得浔美、丙州、惠安三场盐税折来,户部对此给予批充。1448,朝廷同意福建盐税全折,“每引折来一斗,派纳泉州府附近永宁卫,并福全、金门等所仓,听给官军月粮。”后来,福建一些盐场逐步废除实物税改行货币税。从1503年户部“题准将惠安场七千三百五十三引,每引征银七分解部"开始,直至1575,福建运司辖下的盐场全部从折米改为折银,完成了盐税折银的漫长过程。盐税改折是官府应付福建盐区“私盐充斥,国课半减”局面的一项改革措施。改折后,灶户在缴纳规定量的税银后,就可相对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产品。

——摘编自周典恩《明朝中后期福建盐政改革之初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朝中后期福建盐政改革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中后期福建盐政改革的作用。
2022-05-12更新 | 11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中国,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变革与政治发展变化密切相关。

材料一 清初将“繁邑”析置别县的事例在各省多有所见。入清以后,山西地方开发的力度达到了极致。雍正年间,山西省县级政区的增设仅有蒲州府临晋县分出虞乡县。据雍正朝实录记载,王玑曾上奏议,所奏事宜有三款,一为分县,临晋析置虞乡,治在虞乡镇,新县增置知县、典史、巡检诸官;二为涑水建闸治河;三为增兵,涉及临晋县、虞乡县、蒲州府等地.所奏皆获准。其中分县、增兵均事关地方行政和控制机宜,新县增置知县、典史属常态化行政管理,但巡检及增兵则隐含着“弹压”地方的事实。王玑曾作为钦差,前往临晋县处理该县村民越狱拒捕“闹县”一案。

——摘编自程森《雍正年间山西民众“闹县”与县级政区调整——以临晋分县为例》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实行省直接统县的二级制。江西“辖县八十有一,除少数县份距省较近外,余皆山泽绵亘,交通不便……凡一省令,动需经旬阅月,始克到达”。20世纪30年代初,江西省主席向南京国民政府报告称:“……”无县无‘赤匪,,全省疆土,三分之一已隶属赤色版图。”为“围剿”根据地,国民政府不断发动针对工农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单事活动,但均被挫败。当局便开始总结失败的教训,并决定实施“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方针,在省县之间设置统县政区,对地方政府进行严厉的整顿与管控,以配合国民党军事上的行动。

——摘编自刘文祥《县区与统县政区:民国时期赣北行政区划之调整(1912—1937)》

材料三 宁波市自鄞县析置而出,形成郊县环绕市区的结构。改革开放后,面临城市空间战拓展的约束和城乡统筹深化发展的障碍等。据以往的经验,可以将邻近市区部分地域划出,其余仍为鄞县。然而,鄞县历史悠久,在群众心中,“宁波即鄞县”的观念根深蒂固,对保持鄞县行政区划完整性的愿望十分强烈。因此,保留“鄞”字,由鄞县整建制改为鄞州区。县改区后,市区协同共进,促进中心城区带动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鄞州区抓住“人”这个要素,将“幸福民生40条”作为全区的重要行动指南。县改区以来,鄞州区社会稳定,经济、文教等迅速发展。

——摘编自林拓等《撤县建区:从政区调整到战略创新

——以宁波鄞州为例》

(1)根振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山西临晋县分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江西突破省县两级制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鄞县撤县建区的启示。

2018-10-15更新 | 12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中叶是中国税制史上赋税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两税法的实施,举改变了重人头轻田赋的局面,使田赋在整个赋税总额中的比例顿然突出。宋朝建立以后,情况发生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基本趋势是两税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日益削减。与此同时,商税急剧增长,构成了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农业税的削减是相对商税的剧增而言的,但就农业税本身来说,终两宋300余年,也基本维持一个大致稳定的水平而未下降。与西方不同,中国古代社会不存在纳税人或纳税人组织与官府争夺税权的斗争,大至赋税结构的演变,小至某项税额的增减,一概由官府决定。在这样的情况下,南宋偶然出现商税超过农税的现象自然是官府控制的结果。

——摘偏自顾銮斋《中西中古社会赋税结构演变的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唐宋赋税制度演变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赋税制度演变的原因。
2019-05-08更新 | 16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