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其他改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6 题号:6496296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2年,英国工党提出了不分阶级,不分贫富,人人都有权享有社会福利的主张,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1945年,工党在大选中获性,1948年,工党政府首相艾德礼宣布实行《家庭津贴法》《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保健法》《国民救济法》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法。

材料二

撒切尔夫人认为“福利主义”、依赖心理导致了道德堕落。她宣称:“我们要坚持适当的原则,即根据我们的经济能力做出我们的安排”。撒切尔夫人政府大幅度地削减了社会福利在公共开支中的比重,1986年——1987年度比1979——1980年度下降了十个百分点。政府从社会经济生活中逐步“淡出”,社会保障制度开始向“基本安全网”方向转化,只负责使社会上的失败者和弱势群体无冻饿之险,同时采取严厉的控制措施防止不积极寻找工作”的失业者申请补助,并大力推行社会福利私有化,自由市场和竞争。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工党福利政策有何作用?

(2)结合材料二分析英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知识点】 其他改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朝后期,腐败滋生,社会黑暗。唐武宗(840—846年在位)继位后,大刀阔斧整顿吏治,对官吏贪赃枉法的惩治从重从严。武宗即位后的大赦天下,把贪赃枉法官员视同十恶不赦罪人,不予赦免。武宗下诏:“朝廷刑罚,理当一视同仁,官吏贪赃枉法,不应该有特殊待遇,内外文武官如果收入赃物丝绢三十匹,全部处以极刑。”武宗对官吏贪污满千钱的,即处以死刑。武宗严禁官员借婚丧嫁娶大肆敛财,严禁官员从事高利贷和典当行业,不准与民争利。在事前防范方面,武宗尽力消除导致官员腐败的一些不合理的制度因素。一是官员薪酬重点向基层一线艰苦边远地区倾斜。武宗派观察判官专管这项工作,保证专款专用,按时足额发放。二是用养廉银、公务贷帮助官员摆脱经济上的困顿。当时赴京赶考的人不少都有债务,称之为“京债”,上任后才开始还债,债务压身以至于贪赃枉法。武宗果断增加官吏薪俸,增加的部分就相当于“养廉银”,同时国家以较低利息借钱给官吏去还债,以减轻其债务压力。唐武宗大力整顿吏治,反腐肃贪,使唐帝国焕发了短暂的生机。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概括唐武帝反腐倡廉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武帝反腐倡廉建设的作用。

2019-05-08更新 | 9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材料:

汉文帝时期的大臣张释之以严于守法,乘公执法而闻名。在担任公车令时,张释之因遇见太子与梁王入朝时违反宫卫令,而向汉文帝弹劾太子和梁王。文帝只得向薄太后赔罪,自责教子不严。张释之如此严厉执法,让文帝刮目相看,既而任命他为中大夫,后升至廷尉。在张释之担任廷尉期间,有人国偷窃高祖庙里的玉环被抓获:汉文帝非常愤怒,责令诛其九族。张释之却按照相关法律定罪量刑,判处偷盗者死刑,并同文帝在朝廷上据法以争。汉文帝和薄太后商议良久,才准许张释之的判决。

司马迁称赞张释之:“守法不阿意”,班固也在《汉书·张释之传》中记述:“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张释之因此成为古代执法者之典范,赢得后世清官廉史的效仿与尊崇。

——摘编自陈良《鉴古知今:张释之秉公执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张释之勇于秉公执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释之被后人称颂的原因。
2019-08-19更新 | 4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明代赋役改革自宣德年间开始,发展到万历初年“一条鞭法”向全国铺开,经历了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时间。明代赋役改革以来自民间的白银货币化作为前导,具有比较坚实的社会基础,所以通过地方一系列赋役改革,最终导致“一条鞭法”推行全国,赋役白银化,顺理成章地确立了税收和徭役的货币化。这是中国社会经济货币化的重要进程。在16世纪初,中国与世界接轨,体现在市场的连接,推动了白银货币化加速进行。明代赋役改革“一概征银”,这是中国税收制度由实物税向货币税转变的一次重大改革,也是中国徭役制度由力役向货币替代转变的一次重大变革。这种交革直接推动了农民从纳粮当差到纳银不当差,农民逐渐摆脱了土地的束缚而获得独立的自由雇工的身份。这一重大变革,无疑就是英国历史法学家亨利·梅因所谓从身份到契约的过程,也无疑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从人的依附关系向物的依赖关系的转变,是社会的巨大进步,成为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重要标志。改革推动了农业产品必须投放市场,从而促进了农业商品性生产,农民生活日益与市场相联系,使从事工商业更为有利,从而为工商业发展创造了必要前提。

——摘编自万明《白银货币化视角下的明代赋役改革》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赋役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赋役改革产生的历史影响。

2017-10-02更新 | 10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