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其他改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7 题号:6610516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战国中叶,楚国“大臣太重,封君大众”,他们“上逼主”、“下虐民”,以致“贫国弱兵”。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公元前383年,楚悼王任用吴起进行变法。变法的要点是:限制旧贵族,改变世袭的分封制;“度公族疏远者”,主张对封君的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减削官吏的禄序,精减裁汰“无能”、“无用”和“不急之官“;下令“贵人往实广虚之地”。吴起变法遭到旧贵族反对。公元前381年,楚悼王死,旧贵族杀害吴起,变法仅进行了一年多时间便中止

——摘编自《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吴起变法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变法的结果并简析其原因。

【知识点】 其他改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清朝一改明代与各教派首领等距离联系的政策,选择了“兴黄教即所以安众蒙古”的基本政策。……清初面对统一全国的诸多严峻形势,承认了蒙古固始汗与五世达赖联合治理西藏的事实。1721年春,清政府分析当时形势,反思“以蒙治藏”的政策后,改革西藏行政体制,采取噶伦(藏语音译,意为发布命令的官员)共同掌政的制度。噶伦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命,联合掌权。从此清朝中央政府不再在西藏册封蒙古汗王掌政。……随着噶伦制的推行,清政府逐渐认识到,设置诸多噶伦,易造成彼此间权力之争。……清政府于1751颁行《西藏善后章程》十三条,首次正式规定了达赖喇嘛的世俗权力。……清政府又于1727年(雍正五年)派内阁大学士僧格、副都统马喇驻扎西藏,派驻藏大臣遂成定制。……乾隆时期又实行金瓶掣签制度,将转世灵童的认定置于驻藏大臣的监督之下。……1718年至1720年间,清军兵分两路入藏,驱逐准噶尔。随后清政府留军两千驻防。1721年再由云南、四川各调500名兵丁入藏…

——摘编自曹利华《明清两朝之治藏政策及其历史必然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治藏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前期治藏政策的影响。
2019-05-13更新 | 6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朝采取由吏部对全体公职人员进行政绩考核的考课制度,正所谓“纤介之迹,皆属考功”。考课的标准可分为为官道德和任职才能两方面。为官道德为“四善”:即“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勒匪懈。”任职才能按照官员的不同职责分为“二十七最”,如“训导有方,生徒充业,为学官之最”。其考课方法是根据“四善”和二十七最”的考课标准,分别为上上、上中、上下……下下九个等级。另外,唐朝还在不同时期临时规定了一些特殊的考课标准,如贞观年间规定“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鰥寡数少,户口增多,以进考第。”办法规定,“进考之人,皆有定限,荷无其功,不要充数。”考课的奖惩大致有职位变动、品阶升降、俸禄增减、荣辱与夺等。贞观二十年,巡察使进奏地方官考课等第后,太宗亲自决断,“以能进擢者二十人,以罪死者七人,流以下除免者数百千人。”

——摘自余华清《中国古代廉政制度史》


(1)根据材料,概括唐朝考课制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朝考课制度的历史作用。
2017-11-26更新 | 20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作为纳粹德国元首、总理,阿道夫·希特勒为了获得民众的支持,在上台后便烧了六把火。首先是对内的三把火,第一把火烧向当时糟糕的就业率,第二把火烧向衰退的德国经济,第三把火烧向形同虚设的社会保障;其次是对外的三把火,第一把重整军备,第二把扩张领土,第三把举办奥运会。内外三把火让希特勒至少在1939年之前是德国百姓心目中最有能力的统治者。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希特勒政治改革的特点。
(2)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希特勒政治改革的影响。
2024-06-05更新 | 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