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 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建立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5 题号:682898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18年)始置左右丞相,佐助君主处理国家军政要务。嬴政统一全国后,设置“三公”。其中御史大夫职位相对低而权限重,太尉一职虚有其位而无实人。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三 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关键。据司马光说:“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材料四 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请回答:

—黄佐《南雍志》明太祖语

(1)据材料一,“三公”的出现有何实质意义?御史大夫的设置反映了什么矛盾?

(2)据材料二,唐太宗对丞相的态度是怎样的?为此设置了怎样的政治运行机制?

(3)材料三中为什么说“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关键”?元代实行怎样的政治运行机制?什么时候废除了丞相?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及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主要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图2、图3中封建王朝为加强地方社会治理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其对封建国家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图1到图3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对此你有何认识?
2020-11-27更新 | 5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后世对秦始皇的这一做法,大多盛赞不已……虽然秦代……仅仅持续了二世……但秦代所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及其所确定的以郡县制为表现形式的行政区划,……为后世历代所遵奉。

——李晓杰《体国经野:历史行政区划》

材料二   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材料三   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朝被“盛赞不已”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并简述秦朝和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共同历史作用。
(2)据材料三,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的依据是什么?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主要趋势是什么?
2021-10-01更新 | 12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国家出现以来,中国历代都制定不同的政治制度来实现社会治理。

记叙出处
史料   1武帝雄才大略,即位之初,……始分藩国,而子弟毕侯矣。……征匈奴四十馀,匈奴远遁,日以削弱。宁欣《古代历史史料   汇编》
史料   2太宗曰:“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司马光《资治通鉴》192
史料   3(太祖)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朱熹《朱子语类》
史料   4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赵翼《檐曝杂记》

材料二   一级政区,秦汉为郡,汉末魏晋南北朝为州,唐末为道,宋代为路,元明清为省,多有变动。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是第一级政区在中国这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往往特别大,土地人户众多,军需粮草自成一体,财力雄厚,容易产生与中央对抗的割据力量,甚至是造成推翻中央王朝的主要力量,故中央王朝总是想出种种办法来控制地方第一级行政区划。汉末魏晋南北朝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开始都只是虚设的监察派出机构,中央并不想将其作为一级政区。但在发生叛乱时,为了发挥地方镇压叛乱的积极性,它们往往又变成行政区。同时地方一级政区兵强马壮时又往往滋生自己当皇帝的想法,不满足于虚设的头衔,进而与中央抗衡。

——摘编自蓝勇《中国历史地理学》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材料所述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并援引材料中史料信息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一级政区不断变动的原因及其变动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2022-10-12更新 | 8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