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戊戌变法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9 题号:686063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本会以国地日割,国权日削,国民日困,思维持振救之,故开斯会以冀保全……保国家之政权土地,保人民种类之自立,保圣教之不失。

—《保国会章程》

材料二一些人指使御史文悌上章弹劾,诋毁保国会“名为保国,势必乱国……徒欲保中国四万万人,而置我大清国以度外”。光绪帝为此说:“会为保国,岂不甚善?”下令将文悌革职。

—《戊戌变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社会背景?根据材料归纳保国会的宗旨。

(2)文悌代表哪一集团?其弹劾保国会的理由有哪些?根据材料二指出光绪帝支持保国会的根本目的。

(3)根据材料二分析保国会夭折的原因。

(4)根据材料指出保国会的性质,并分析其影响。

【知识点】 戊戌变法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诚然,防止极贫极富,扶持中等阶层,使富有的自由民和贫苦的自由民都不致各走极端,是古典思想家们的政治信条。因此,他们对“贫富有所协调”的理论构想,并非为了最终消灭穷人或富户,而是寻求社会力量的平衡。

——解光云《古典时期雅典城邦对贫富差距的制度调适》

材料二   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摘自《戊戌变法》

材料三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

——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为“防止极贫极富,扶持中等阶层”,梭伦采取了哪些经济措施?
(2)通过梭伦改革,其寻求社会力量的“平衡”是否达成,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
(4)根据材料三,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
2021-09-17更新 | 6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07年7月7日,奕助等人将地方官制改革情形上奏清廷。

(1)地方机构改革的重点在于增改司道各员:改按察司为提法司,专管司法行政,监督各级审判;增设巡警道,专管全省警政事务;增设劝业道,专管全省农工商业及各项交通事务;裁撤分守分巡各道;在边远地方由督抚酌情请旨设呈兵备道。(2)地方官制改革的重点有二:一是“分设审判各厅以为司法独立之基础”。各省分设高等审判厅、地方审判厅、初等审判厅,作为独立于行政之外的专门司法机构。二是“增易佐治各员,以为地方自治之基础”。各省府、州、厅、县增易佐治官员,使之组织议事会和董事会,作为地方自治机构。当天,清廷谕旨批准在东三省“先行试办”,并在直隶、江苏两省“择地先为试办”,其余各省限期15年内由该督抚体察情形,分年分地请旨办理,于是便完成了所谓的地方官制改革。官制改革是一个权力重新配置的过程,清政府试图借此加强中央集权。对于地方官制改革,虽然不少督抚都只是笼统地谈些人们认识程度不够与财政拮据等困难,大都避而不谈督抚的权力问题,但是他们的消极表态足以显示某种抗拒的心理。

——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地方官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地方官制改革的影响。

2017-05-02更新 | 5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材料;初十日,遂被逮。被逮之前一日,日本志士数辈,苦劝君东游,君不听,再四强之,君曰:“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卒不去,故及于难。君既系狱,题一诗于狱壁曰:“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就义之日,观者万人,君慷慨神气不少变…

——梁启超《谭嗣同传》


请回答:
(1)材料中所说谭嗣同被逮指的是什么事件?
(2)与他遭受同样命运的还有哪些人?举2例。这些人倡导的思想主张是什么?给他们造成这样命运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我们从改革家身上可以学到怎样的精神?
2019-05-28更新 | 3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