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其他改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0 题号:6982529

【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953年,伴随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和国家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以及战后农村极度贫困,大批农民涌入城市谋生,给城市劳动就业和生活供应等方面带来日益严重的压力。1958年1月9日,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对农民进入城镇作出了约束性限制:“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者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证明……”。以法律形式改变了五四宪法关于居民“自由居住和迁徙”的规定。从此,形成了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的“二元结构”的户籍模式,沿用至今。

—中国经济周刊

2014年7月2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第9条: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体现户籍制度的人口登记管理功能。建立与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相适应的教育、卫生计生、就业、杜保、住房、土地及人口统计制度。这次户籍制度改革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涉及面之广、措施之实是前所未有的。”对此媒体也从不同角度进行报道,《新京报》:“农民工”这一特定时期带有“歧视性”的称谓也即将消弭,被人为割裂的城乡二元结构户管理步入统一时代,打破“农业”与“非农业”的政策壁垒。《人民网》: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有人曾经把农民工比喻为“风中的无脚鸟”,他们随着中国经济大潮的起落,往返于城乡之间却苦于在城市无枝可依,耗尽力气后只能重回故国。通过此项改革,有望实现以他们为主体的城镇化,以及他们自身的市民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不同时期政府户籍管理制度上的变化。简述20世纪50年代户籍管理制度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当前户籍制度改革的意义。

【知识点】 其他改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武后、中宗、韦后以来,官吏的正常铨选官员选阻塞,内外科封官充斥,“政出多门,温官充溢”。开元二年(公元714年)五月,玄宗下令免去全部员外官、试官、检校官,除非有战功,或特诏录用外,吏、兵二部不得任用。撤销、合并闲散司、监、署十余所。

开元四年,玄宗降诏日:“选京有才识者,除都督、刺史;都督、刺史有政迹者,除京官,使出入常均,永为恒式。”内外官员互相交流,将任地方官作为简选京官的一项条件,鼓励官员外任,有利于吏治风习的转化。

玄宗专门颁布了《整饬吏治诏》,明确规定:“每年十月,委当道按察使较量理行殿最,从第一等至五等奏闻较考,仍使吏部长官总详核。”考评的结果作为官更升降奖惩的依据。在中央发挥御史台监督百官的作用,在地方各道设采访使督察地方。开元二十一年,玄宗下令把监察区十道扩充为十五道,每道设采访使,成为地方常设机构,代表朝廷“以六条检非法”,纠察该地违法官吏。

——徐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革新与变法》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唐玄宗吏治改革的主要原因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玄宗吏治改革的影响
2019-04-10更新 | 5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白银危机(美国大量收购白银,导致中国白银价格大幅度上升,白银大量外流,引起经济危机)发生后,1935年11月国民政府被迫宣布放弃银本位, 实行外汇本位的法币制度。但从历史经验看, 由于此举是以英镑、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的“外围”货币(法币与英镑、美元挂钩), 因此币值稳定性决定于中心货币的支持程度。当二战后随着地缘关系改变, 来自中心货币的支持趋弱, 法币就被推向了恶性通货膨胀的不归路, 并一直延续到新中国。

材料二   与国民党尚有一定的金银储备和实体资产 (国有官僚资本) 作为货币发行基础相比, 人民币问世之初不仅是“负资本”基础, 而且是支出收入比将近3∶1的深度负债。其所引发的结果是一年多的时间里物价指数上涨了160多倍。新中国“人民币保卫战”, 包括“银元之战”(打击银元投机)、“米棉之战” (打击米棉投机)、折实储蓄、折实公债等。另外新中国政府还采取了增收节支、土地改革、发展生产等措施。人民币首先在上海站稳了脚跟,很快成为全国唯一的稳定货币。

——《建国初期“去依附”体制下的反危机经验研究》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民政府“法币”发行失败的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民币发行成功的原因。
2019-12-23更新 | 18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

柴荣青年时代办事谨慎,为人厚道,曾与一商人到江陵(今湖北荆沙)贩卖茶货。柴荣的这一段经历,不仅锻炼了他,更使他有机会深入社会下层,深知民间疾苦和地方利弊。

姑父郭威死后,柴荣即帝位,是为(后周)世宗。他率军亲征,大败北汉刘崇军。战后,他针对战场上所暴露的问题,大规模整编禁军。“复命总戎者,自龙捷、虎捷以降,一一选之,老弱羸小者去之,诸军士伍,无不精当,由是兵甲之盛,近代无比,且减冗食之费焉”。

显德二年(955)柴荣下诏:“应逃户庄田,并许人请射承佃,供纳税租。如三周年内本户来归者,其桑田不计荒熟,并交还一半;五周年内归业者,三分交还一分;五周年外归业者,其庄田除本户坟茔外,不在交付之限。”显德五年(958)他命按《均田表》制成《均田图》赐给诸道节度使、刺史,随后又派“遣左散骑常侍艾颖等均定河南六十州税赋”。连历代受优待免纳租税的曲阜孔氏,也被取消特权,照平民例纳租赋。此外,柴荣在漕运和铸钱等方面也作了一些变革,减轻了负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为结束割据局面奠定了基础。

柴荣认为自己“涉道犹浅,经事未深,常惧昏蒙,不克负荷”,下诏明确要求“翰林学士承旨徐台符已下二十余人,各撰《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平边策》各一首”。他审读后,尤对王朴的《平边策》中所提“先易后难”的主张最为赏识,并且随即付诸实践。

柴荣病逝于北伐之中,在位五年半。史评其文治武功:“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概括后周世宗柴荣改革的背景和措施。
(2)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后周世宗柴荣改革的意义。
2017-03-19更新 | 7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