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主要思想流派 > 儒家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33 题号:6987696
儒家文化重视道德修养,而家训作为我国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体现了儒家文化的这一特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家训节选

夫忠孝之于人,如食与衣,不可斯须离也,岂候余易哉

——唐·刘禹锡《名子说》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

——宋·刘清之《戒子通录》

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噎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

——宋·包拯《包拯集》

人家富贵两字,暂时之荣宠耳。所恃以长子孙者,毕竟是耕读两字。

——清·张英《恒产琐言》

材料二儒家一直比较重视道德修养问题。前期儒学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在人的道德修养方面,提出并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主张“仁者爱人”;在人生价值的选择上,主张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杀生成仁、舍生取义;在道德修养方法上,则注重道德理论与道德实践、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的统一。后期宋明理学家把道德修养作为治学做人的根本,主张“学以至圣人”,要求自己和他人能够把圣人作为学习的榜样,以圣人的人格为导向,在精神上不断地努力,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同时注重个体内在情感的调节,要求个体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保持心灵的平静,保持一颗冷静清晰的头脑,以期冀达到一种有涵养的人格。


(1)根据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古代的家训思想体现了儒家道德修养的哪些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国古代家训思想形成的主要因素。(不得摘抄原文)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孟儒学和宋明理学在道德修养上的不同观点,并分析儒家道德修养观对当代社会的价值。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

材料二   视听言动,非理不为,即是礼,礼即理也。不是天理,便是私欲,人虽有意为善,也是非礼。无人欲,则是天理。

——《二程集》

材料三   “贽非圣无法,敢为异论。虽以妖言逮治,惧而自到,而焦斌等盛相推重,颇荣众听,遂使乡塾陋儒,翕然尊信,至今为人心风俗之害。故其人可诛,其书可毁,而仍存其目,以明正其名教之罪人,诬民之邪说。”

——《四库全书目录提要》


(1)根据材料一,归纳孔子倡导“礼”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阐述“礼”的政治和经济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二程对于“礼”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程学说的历史地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李贽思想中“敢为异论”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种“异论”的因素。
(4)依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古代主流思想演变的特征。
2020-09-08更新 | 13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一个惊人的现象,开天辟地的人类智能大师们,都诞生在2500年前:孔子、释迦牟尼、亚里士多德……

——余秋雨《中华文明一定是21世纪文明图谱中的主角》

材料二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

材料三   法律是最优良的统治者。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孔子、亚里士多德在各自国家学术史上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的治国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们在思想和教育方面有怎样的相似之处。
2020-01-24更新 | 7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批判地继承了春秋时代的思潮,以“仁”为核心。在孔子看来,从政的人如果真正能以“德”治国,将得到人民的拥护。孔子不满“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现象,力图维护濒手瓦解的周礼,提倡“克己复礼”,以“礼”来规范自己的言论行动,“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据甘筱青、文师华《孔子思想及其现代意义》整理

材料二中唐时期,韩愈以敏锐的目光,洞察到孔孟以降,儒学正在衰落,发觉当时与佛老的竞争,面临着深刻危机。是故,韩愈发出尊孔孟,排异端的口号,高举复兴儒学的旗帜以恢复儒家思想的正统的统治地位为当务之急。韩愈认为通过复兴道统,即可恢复中国儒家的伦理观念,促使当时纷乱局势,得以全国统一,复兴王朝。

——摘编自李世伟《论韩愈尊儒排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的主要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韩愈提出复兴儒学的背景。
2022-11-11更新 | 7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