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 雅典民主政治 > 梭伦改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9 题号:705657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6世纪,他担任雅典第一执政官,创立了陪审法庭,规定司法案件须由一定数目的陪审员陪审,其能杜绝徇私舞弊,使法治趋于清平。他还在贵族会议之外设四百人组成的议事会向公民大会准备提案,限制贵族的权利。打一个不是十分恰当的比喻,这四百人类似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议会的议员。

(1)材料一中的“他”是指谁?列举其改革中采取的两项措施?他的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材料二   雅典的全体公民都要出席“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每月举行2-4次,解决城邦的一切重大事情,……每个公民在公民大会中都有选举权,每个公民都有可能被选为“议事会”成员,每个公民都要轮流参加陪审法庭。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

材料三   古代罗马人相信,在人类之外客观上存在着一种必须服从的力量,这就是约束人类的自然法则。法律的目的是在保证人类“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

(3)根据材料三,概述罗马人制定法律的依据、目的分别是什么?

材料四   罗马法律制度集中代表了古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杰出成就,其影响源远流长,直至今天我们仍可以从这份宝贵的法律遗产中受益。恩格斯曾评价说:“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西方以罗马法学说为理论基础的四项法律成果。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雅典民主制对近代西方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在梭伦所进行的革命中,应当是损害债权人的财产以保护债务人的财产。”

                                                                        ——恩格斯

材料二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三   “用豆子拈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非常愚蠢的。没有人用豆子拈阄的办法来雇佣一个舵手或建筑师或吹笛子的人,……而在这些事上如果做错了的话,其危害是要比在管理国务方面发生的错误轻得多。”          

——苏格拉底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
(2)依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概括雅典民主制的主要特点。
(3)依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如何评价雅典民主制?
2020-03-09更新 | 18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梭伦根据农业的收入把公民分为4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地产收入达到500斗(每斗约合52.53公升)的公民,称"500斗级”;第=等级是收入达300斗、有养马能力者,叫骑士级;第三等级是收入达200斗、有牛耕者,叫“牛轭级”;第四等级是收入在200斗以下的公民,他们土地很少,不得不为他人做雇工,称“雇工级”。根据公民所属的等级决定其所要承担的政治义务,等级越高,担任的公共职务越高;军事义务也按等级分配。

一一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由于制宪的程序民主、愿望正义、有现实意义,与会代表还是达成了一致意见,终于制定了一部新宪法——《1787年宪法》。……当朋友问富兰克林新国家将拥有什么样的政府时,富兰克林回答说:“一个共和国,夫人。如果你能维持它。”

—— [美]乔伊·哈克姆著《自由的历程:美坚图史》


材料三 梁启超在1899午4月《清议报》上发表的《各国宪法异同论》中已经使用“宪政”一词,将宪政解释为立宪政体,“世界之政体有两种:一曰有宪法之政(亦名立宪政体);二曰无宪法之政(亦名专制之政)。立宪政体,亦名有限权之政体。专制政体,亦名无限权之政体。有限权者云,君有君之权,权有限;官有官之权,权有限;民有民之权,权有限。”……清末预备立宪启动后,宪政一词的使用渐渐增多。

——张一兵主编《政治哲学关键词》


(1)材料一中的改革措施对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有何历史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美国《l787年宪法》如何体现了“程序民主”?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的宪政思想及其实践。
2016-11-18更新 | 76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在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历程中,妥协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宝贵智慧。

材料一   “梭伦促进了两个阶级之间的妥协。”正如梭伦的诗歌中所写:我给人民以恰好满足的权力,所得不短少也不多加,有权势有令人羡慕的财产的人我劝告他们不要过分,我手持盾牌站稳,为双方挥舞,不容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材料二   1688年,(英国)议会两党密谋,共同支持詹姆士二世的女婿、荷兰执政威廉来英国夺取王位,从而实现了权力的交接。这是一次妥协的事变。从表面上看,原有的政治制度一点也没有改变,但实质上的变化却是非常大这以后,国王的权力一点点丢失流血的革命没有解决问题,非暴力竟将问题解决了。

——钱乘旦《社会变革的和平方式:英国的范例》

材料三   美国宪法本身就是一个“多元利益相互妥协”的产物,而且在实施中也变成了一种妥协的机制。它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特别注重对美国社会在地域、群体等各方面多元利益的冲突与协调,办法是让不同的利益集团通过多方位、连续不断的“谈判”而达成妥协,使不同的群体均可从中实现利益分沾和共享,而不必走上推翻宪政的极端道路,从而保证了宪法能够面对不断出现的现实挑战,适应不断发展变动的社会。

——李剑鸣《美国宪法何以成为“活着的宪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如何“促进了两个阶级的妥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是一次妥协的事变”指的是什么;如何理解“原有的政治制度一点也没有改变,但实质上的变化却是非常大”这一句话。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宪法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是如何实现“多元利益相互妥协”的?
2020-01-01更新 | 5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