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一战的背景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8 题号:7293138
今年是一战结束一百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应从“时代”、“格局”和“人”三个层面来看待战争缘起和战争责任。从“时代”看,现代条件下(含义之一是全球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的大国霸权主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技术的迅猛提高,是20世纪初可能发生世界大战的条件;从“格局”看,20世纪初两大对立的同盟体系和军事集团的新格局的形成,为从局部战争演化为全面战争埋下了祸根……

——根据潘人杰、李巨廉《关于世界大战起源问题的若干思考》

材料二   一战给予古老的君主制度和贵族封建制度以最后的一次打击。在土耳其、俄国、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帝王宝座倒塌了。这次大战的确是民主制度的一次胜利。但对现代文明的基本问题,如工业主义和民族主义、经济保障和国际稳定等等,这次大战并没有作出任何回答。而且,它使欧洲主要国家的实力被严重削弱了,它们面对的则是经济力量日益兴盛的美国,建立起革命政府的苏俄,以及反殖民运动蓬勃开展的非洲和亚洲。

——摘自《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的最大影响则集中体现于对人类进步信仰的丧失,这种信仰在1914年6月以前曾被视为西方文明的标志。……毫不夸张地说,战争使欧洲知识界的精英们坠入绝望的精神探索,在战争留下的一片愁云惨雾中寻求答案。

——(美)杰弗里·帕克《剑桥战争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时代”和“格局”两个角度,阐述“为什么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性的大战”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政治文明发展产生的影响。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人思想观念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争“是在战前30年的和平时期积聚起来的内在力量所造成的悲剧性后果,那种内在势力是势必要发泄出来的”,“而最糟糕的是,恰恰我们最喜欢的情绪——我们普遍都有的乐观主义欺骗了我们,因为每个国家都相信别的国家将在最后钟被吓退”,“战争的影子蔓延过我们那全部的时代,不会再从我们这里消失。可是不管怎么说,每一个影子还是光明的产儿,而且只有经历过光明和黑暗、和平与战争、兴盛和衰败的人,他才算真正生活过。”

——摘编自茨威格《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

材料二   粗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全球,它显露出的变化相当少。欧洲的边界虽因四大帝国的消失而不同,但就整个世界而言,欧洲的统治似乎并没有减弱……不过,从全球的观点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它开始了对欧洲霸权的削弱……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关于一战爆发原因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一战对当时欧洲人的精神状态及世界霸权的影响。
2019-04-05更新 | 2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末,德国、美国、俄国、日本等新兴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发展,英国一直坚持的“光辉孤立”政策受到挑战,尤其在远东问题上,英俄矛盾不断加深,迫使英国适时调整外交政策。日本在中国和朝鲜的利益均与俄国具有重大冲突,而日本在甲午战争和义和团运动中的出色表现也让英国对日本产生了兴趣。而且仅就远东地区来说,日本也确实可以成为其利益的守护者。因此,互有所需且日渐紧迫的形势最终促使英日两国在1902年1月30日正式签署《英日同盟条约》。

材料二 一战之后在远东问题上,德国和俄国在短时间内已经无法再对英国造成实际威胁,反而是作为盟国的日本越来越挑战自己在该地区的权威和利益。一战结束后,美日矛盾日益加深,如果英国与日本仍保持同盟关系,其海军力量在太平洋上则对美国形成了绝大的威胁。如果不想被拖入全面和美国对抗的泥潭,英日同盟的存在势必影响与美国关系的发展。最终,在华盛顿会议上,英国竭力推动了一个更广泛的条约的结成,即“四国同盟”,英日同盟关系走向终结。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邢宇《试析英日同盟兴衰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外交政策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后英日同盟瓦解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
2021-06-22更新 | 4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4)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华民国时期北洋政府交通、财政高级官员,人称“梁二总统”的梁士诒就敏锐地察觉到,这场世界大战是中国改变弱势地位,摆脱受世界强国联合宰割的大好机会,并正确认识到协约国一方在人力物力上的巨大优势,力主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袁世凯先是准备派兵参加欧战,但日本听到风声后由于害怕中国参战后将使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增强不利日本在华利益,先是外交上极力阻止,不果后竟然使用武力威胁。在日本的蛮横威胁下,梁士诒不得不想出用“劳工参战”的新方法。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共有来自包括山东、河北、河南、湖北、江苏、浙江和福建等省14万中国人作为劳工被派往欧洲去做战争勤务。这些“华工兵团”在战争前线挖战壕、修工事,每天报酬仅仅5法郎,并先后有2万多人被德国的炮火炸死在战场上。
协约国联军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煦称赞华工“是第一流的工人,也是出色士兵的材料。他们在现代炮火下,可以忍受任何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种任务。”美国出版的《中国学生半月刊》则写道:“一战赴法华工乃中国派往世界的信使,他们回国后将成为传播欧洲文明最有利和最有效的桥梁。”同时,他们也把中国的太极拳传到了欧洲。也有人这样评价这些华工:“中国的地位不是外交家在辞令中争来,而是被外国人践踏的华工用血肉之躯争来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分析梁士诒力主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参战的理由。中国参战为何采用“劳工参战”的方式?
(2)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华工兵团”的特点和作用。
2016-11-27更新 | 99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