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其他改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65 题号:7306896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前期,科举取士一度“明经多抄义条,进士唯诵旧策,皆无实才”。永隆二年,朝廷下诏:“明经每经,帖(默写填充)十得六已上者,进士试杂文(诗赋)两首,识文律者,然后令试策。”每次帖士,“必取孤经绝句”,且难度越来越大,考生只好放弃研读儒家经典,绞尽脑汁应付经帖。对此,开元二十五年,朝廷再次改革明科举考试内容,规定:“准明经帖大经(儒家经典)十帖,取通四以上,然后试进士,进士令答时务策三道,兼精通一史,取粗有文理者(懂得作诗者),与及第。”

——摘编自《唐会要》《新唐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两次改革科举考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第二次科举考试改革较第一次改革的利弊。
【知识点】 其他改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齐桓公与管仲多次切磋富国之策,齐桓公建议对人口、房屋楼台、树木、六畜征税,管仲一一否定,在他看来,税收是有形的,直接向人民收取财物,自然会招致人民的不满。最好、最理想的办法是“取之于无形,使人不怒”。据此,管仲提出了“寓税于价”的办法:把税收隐藏在商品里,实行间接征收,使纳税者看不见、摸不着,在不知不觉中就纳了税,而且不至于造成心理上的抵抗。在具体办法上,管仲给出了简单的七个字:“唯官山海为可耳——只要把山、海的资源垄断起来就可以了,山上出铁矿,海里产海盐,是为盐铁专卖制度。管仲提倡盐铁专营,但不是主张政府亲自下场,创办国营盐场或国营铁厂,而是由政府控制资源所有权,然后把经营权下放给民间商人,以一定比例分配利润。这种制度一旦形成,民营企业集群就被间夹其中,进退失措,成为被博弈的对象。

——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管仲富国之策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管仲的富国之策。

2016-11-27更新 | 8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2】【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1114年,完颜阿骨打(金太祖)“命三百户为谋克,十谋克为猛安,一如郡县置吏之法”。把原军事组织的猛安谋克同地域性组织村寨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原军事组织变革为地方行政组织。诸猛安和谋克的职能是管理军务、训练武艺、劝课农桑、征收赋税、宣导风化、捕除盗贼和平理狱讼。1145年,金熙宗又创屯田之制。“凡女真、契丹之人,皆自本部徙居中州,与百姓杂处,计其户口授以官田,使自播种,春秋量给衣马。若遇出军,始给其钱米”,即“计口授地”和自种的制度

——余蔚《完颜阿骨打迁都燕京与金朝的北境危机》

材料二   明朝的军队分为卫、所两个级别,五个千户所为一卫,每卫5600人,每所1120人。卫所分布在地理位置险要的地方,小的据点设所,重要军镇设卫。若干卫所形成军区,设都指挥使为地方最高军事长官。在卫所实行屯田制,驻军一部分守御,一部分耕种,农闲练兵。每个卫所都会分到相应的田地,由官府分发耕牛和农具,开始的几年国家免除田租,等到将荒田养成良田之后,每亩收租税一斗,所积粮食以备战事。

——重超《洪武王朝》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猛安谋克和卫所管辖权有何不同,以及两种制度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猛安谋克制度和卫所制度的共同作用。
2019-03-17更新 | 9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3】【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汉光帝刘秀生长于民间,对于弊政的形式与危害有所了解。天下大定之后,期望以安定和平的形式推行统治,于是重视任用守法循理的官吏即所谓“循吏”以改良吏治。刘秀自身节俭庄重,没有偏恩,也经常召集官员调查基层吏治得失,了解民间政治情况,严谨执政。他亲自考察地方主要官员,选用最有能力者以充分发挥其才干。任用邓晨为汝南太守,兴修水利,灌溉数千顷田,于是汝南丰殷富足。李忠为丹阳太守,以儒学变改当地风俗,起筑学校,教习礼容,得到当地民众的拥护。张堪任渔阳太守,捕击奸猾,赏罚必信,得到吏民支持,秩序安定,以至殷富。

——据张岂之《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概括汉光帝吏治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光帝吏治改革的影响。
2019-05-21更新 | 3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