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其他改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9 题号:7402701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东)汉明帝刘庄即位后“遵奉建武(汉光武帝刘秀)之教,有加而无改永平(汉明帝年号)二年,汉明帝以大司空窦融管教子弟不严,数次下诏责罚并最终将其罢官。后来,楚王刘英、广陵王刘荆、驸马都尉韩光等也都先后犯法坐事论死,群臣震恐,朝廷肃然。永半九年,“令司隶校尉、部刺史岁上墨绶长吏视事三岁以上理状尤异者各一人,与计偕上;及尤不政理者,亦以闻'他还制定对地方官吏的考察勘陟制度。西汉末年以来,黄河年久失修,为患益甚,“兖、豫百姓怨叹”,汉明帝乃令著名水利专家王景率兵卒数十万人治水。汉明帝还曾多次下诏减免赋税摇役,令官吏劝督农桑。汉明帝尚儒学,倡导“以孝治天下”,并在南宫设太学,聘任高明的经师传道授业,学生最多达万余人,甚至连匈奴贵族也派遣弟子万里求学。永平十六年,汉明帝遣窦固等击败北匈奴,后又派班超出使西域各国,使西域各国重新归附汉朝。一时之间,上行下效,“天下安平,人无徭役,岁比登稔,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牛羊被野”,史称永平之世。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汉明帝的为政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明帝为政措施的影响。
【知识点】 其他改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政府更迭频繁,军阀和党派对教育横加干涉,经费没有着落,教育事业没有规划,中国近代教育事业艰难前行。为寻找拯救中国教育的金匣良方,蔡元培等人游历欧洲数年,深深被欧洲先进教育理念折服。他认为,法国大学区制蕴含的教育独立思想就是改善中国教育现状的一剂良方。1927年,国民政府颁布《大学区组织条例》改省教育厅为“大学区”,将全国各地划分为若干个大学区,学区由教育家主持与管理,每区设大学一所,负责大学区内一切学术和教育行政事务。大学区制把教育行政权力全部揽到大学方面,对中小学教育重视不够,所以得不到教育界内部人士的支持。这些改革,虽然加速中国教育向现代转型,但在当时特定时间、特定政治环境下,改革的结果与预期目标相去甚远,仅持续不到两年就偃旗息鼓。

                                   一一王列盈《民国时期教育行政体制改革失败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国民政府教育改革的背景及失败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评析国民政府的教育改革。
2020-05-14更新 | 9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材料     《大唐新语》记载:“则天初革命,大搜遗逸四方之士,应制者向万人,则天御洛阳城南门,亲自临试。”成绩优异者,不拘资格,破格录用,任以要职。二是下令“内外文武九品以上及百姓成令自举”,准许官吏、百姓自己推荐自己,以免荐举有所遗漏。三是进一步发展以乡贡(贡举)即由州县保举为主的科举制度,不仅科目增多了,录取人数也大为增加,平均每年录取人数,比起贞观年间增加了一倍以上;而且还首创殿试制度……此外,还下诏修订《氏族制》,规定“皇朝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

                                                                              ——《中国通史·隋唐部分》


(l)根据材料,概括武则天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武则天改革的影响。
2017-08-14更新 | 4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曹魏的屯田制延伸至魏晋之际,士族豪强逐渐蚕食和分割屯田,大土地私有制获得发展,使屯田制日趋衰败。而且统治者还要役使屯田民从事其他劳役或经商牟利,屯田民因不堪忍受种种剥削和压迫,不断地逃亡和反抗。为了均平屯民的赋役负担,改革赋税的征收管理方式,确保国家的财政收入,晋武帝司马炎先后“罢屯田官,以均政役”,“罢农官为郡县”,使屯田客成了国家的编户齐民。全国统一后,晋武帝于280年颁布了占田法令,对占田数量做出限制。规定:贵族按照爵位高低占有田地,最高占十五顷(一顷等于一百亩),最少七顷;各级官僚按照官品高低占田,其中最多占五十顷,最少十顷;一般编户百姓,男子一人占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此外,丁男课田(征收田赋的地)五十亩,丁女二十亩,次丁男半之,女则不课。

——摘编自黄天华《中国税收制度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晋武帝土地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晋武帝土地制度改革的作用。
2018-12-07更新 | 6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