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主要思想流派 > 法家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3 题号:7418686
“今上下之接,无子父之泽,而欲以行义禁下,则交必有郄(隔阂)矣。且父母之于子也……犹用计算之心以相待也,而况无父子之泽乎?”韩非子此语强调了
A.墨家的兼爱主张
B.儒家的仁义思想
C.讲究君臣父子的秩序
D.不能靠仁义来确立等级关系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民生在勤,勤而不溃”;《尚书》中记载“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管子》“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孟子》更有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材料中所说的“民生”已应用于政治经济生活
B.这里统治阶级眼中的“民生”只能是以民众勤劳营生为基本要求
C.材料中“民生”与后来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生”本质相同
D.孙中山的“民生”上升到政治革命的范畴,与材料中民生本质不同
2017-11-20更新 | 14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有学者认为,法家的最大贡献就在于提出了“法”的观念,如果说儒家“礼”的基本精神表现在“别(差别)”上,那么“法”的精神与之相反,则是“同”。据此可知,法家“同”的思想(     
A.冲击了血缘和等级关系B.主张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C.宣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体现了“天下大同”观念
2022-10-22更新 | 14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社会和谐”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不断追求的理想境界,变社会动乱为“社会和谐”,贯穿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始末。“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符合以上四种言论的学派分别是(     
A.儒家、道家、墨家、法家B.道家、儒家、墨家、法家
C.儒家、墨家、道家、法家D.道家、墨家、儒家、法家
2022-01-27更新 | 5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