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中体西用”思想的背景和内容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9 题号:745815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把“西用”放在“中体”的轨道上,使它有个进身之阶,有个“用武”之地,就是一个进步。而新事物在旧体内总是较有活力的因素,人们虽想把它限制在原先许可的范围之内,是很难完全如愿的。以后的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是在“中体西用”宗旨的引导下迈开步伐的,又徐徐地冲击着“中体西用”的宗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尽管康有为之变法理论似乎处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无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但言行举止中却不时透露出叛逆色彩。

——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三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摘编自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体西用”思想产生的影响,并指出地主阶级洋务派这一思想的实质。
(2)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基本特点。分析康有为具有的“叛逆色彩”变法思想产生的原因?
(3)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材料三中的学术觉悟、政治觉悟、伦理觉悟做了哪些努力?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材料   左宗棠指出,“中国自强之策,除修明政事、精练兵勇外,必应仿造轮船,以夺彼族之所恃”。他说,“泰西巧而中国不必安于拙也,泰西有而中国不能傲以无也”;“谓我之长不如外国,藉外国导其先,可也。谓我之长不如外国,让外国擅其能,不可也”;“中不如西,学西可也”。他认为西方的“艺事以语言、文字、制造三者为要”,强调“艺事虽所兼长,究不能离道而言艺,本末轻重之分固有如此”。因此,左宗棠在对待“请觐”礼仪这一久争未决的问题时,便表现得开明多了。他认为“泰西各国与中国远隔重洋,本非属国”,清朝自然就不应再以“天朝上国”自居,把西洋各国来使以“贡使”相待。况且“今既不能阻其入觐,而必令其使臣行拜跪礼”,是不可能的。在收复新疆的过程中,左宗棠强调“整齐队伍,严明纪律,精求枪炮,统以能将”。其中在“精求枪炮”方面,他创办兰州机器局,加紧赶制军火,以供应西征大军,保证了进军北疆、底定南疆的顺利实现。

——摘编自《左宗棠评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左宗棠的主要思想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左宗棠的思想主张。
2020-06-04更新 | 11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用当时一位改革者的话来说,“中国应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但仍保持中国的儒家道德至尊地位。”这一“自强”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西方化不可能是一个不彻底的过程,要么完全照抄,要么全盘否定。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因此,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士大夫阶级都以为法制是祖宗的法制……绝不可变更的。康有为知道非先打破这个思想的难关,变法就无从下手。所以在甲午以前,他写了一篇《孔子改制考》。他说孔子根本是个改革家,孔子作《春秋》的目的就是要改革法制……康有为这本书的作用无非是抓住孔子做他思想的傀儡,以便镇压反对变法的士大夫。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此次我们通过宣言,就是从新担负革命的责任,就是计划彻底的革命。终要把军阀来推倒,把受压的人民完全来解放,这是关于对内的责任。至(于)对外的责任,又要反抗帝国侵略主义,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

——《孙中山全集》

材料四说到和平统一,是我在数年前发起的主张;不过那些军阀都不赞成,所以总是不能实行这种主张……不过要以后真是和平统一,还是要军阀绝种;要军阀绝种,便要打破串通军阀来作恶的帝国主义;要打破帝国主义,必须废除中外一切不平等的条约。

——孙中山《中国内乱之原因》(1924年11月)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自强’运动”及其指导思想各是什么?请简要评价这一指导思想。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对孔子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价。

(3)与孙中山以往的民族主义思想相比较,材料三有何明显进步之处?据材料四说明出现这种进步的原因。结合所学分析这种进步主张在当时形势下有何积极作用?

2017-11-13更新 | 4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实践需要自信,自信源于自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材料中,陈独秀认为近代国人的“觉悟”经历了哪三个阶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各阶段的突出表现。

材料二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于发展道路、社会制度、指导思想表现出高度自觉和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讲到:

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中国发展绝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我们绝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将坚定不移做和平发展的实践者、共同发展的推动者、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者、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

——《人民日报》(2013年1月29日)

(2)根据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近年中国提出和平发展道路的国际背景,各举一项史实说明“共同发展”是鉴于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哪些教训、“多边贸易体制”是怎样建立起来的、中国将如何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3)针对材料一倡导的“觉悟”与材料二体现的自信,谈谈你的认识。

2013-10-09更新 | 108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