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其他改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3 题号:7669487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城市基层社会逐步建立了以“单位制”和“街道——居委会”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国家通过单位实施社会管理的体制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单位和职工之间是一种“单位既全面控制、又全面照料其职工,职工既全面服务、又全面依赖其单位的复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关系”,这加强了社会的组织性,但也使单位承担了过多的社会和服务功能,极大地增加了社会管理的成本。严重束缚了社会自身和公民个人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市个体私营经济等经济组织不断涌现,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我国原有的基层管理体制弊端日益突出,已不适应城市发展现状。1990年,民政部引进并提出社区建设这一概念,开启了我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进入转型时期,并逐渐建立了新的社区管理体制。

——摘编自何海兵《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变迁:从单位制、街居制到社区制》


(1)根据材料,概括改革开放前我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后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变革的原因。
【知识点】 其他改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内战结束后,以克伦威尔为首的清教徒取得了国家政权。此后近20年,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资并进行改革,成为19世纪中叶英国教育大变革的预演。议会下令创办了一些新学校,建议每一个大城镇中至少有一所大学或学院,济贫院的孩子每天也要学习2小时。财政拨款18000英镑用于提高教师待遇,减少教师流失甚至紧缺情况。课程设置上,建议学校教授逻辑、修辞、历史、英文、哲学、法律、算术、地理、数学、音乐、天文、诗歌和医药。国家除了资助教育,在教学方法上强调感知的重要性,反对死记硬背等思想。但因其教育改革目标过于宏大,加之王政复辟,改革进程很快中断。

——据喻冰峰《清教革命背景下的英国教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教革命期间英国教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教革命期间的英国教育改革。
2023-05-01更新 | 4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中国古代户籍制度

材料魏晋以后,宗族聚居成为传统,形成了人多隐冒,五十、三十方为ー户的现象。逮到隋初,这种局面依然存在。开皇三年(583年),文帝下令州县官吏大索貌阅”,即根据户籍簿上登记的年龄,来核对本人的体貌,以防诈老讹小逃避租役。一旦查出户口不实者,里正、党长流配远方,同时,还鼓励百姓互相检举,告发不实之户。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又一次貌岡。通过这两次全国性大规模的检括户口,共检出隐漏人口228万余。

开皇五年(585年),文帝还采用高颎的建议,行“输籍定样”法。规定每年正月五日县令出查,令百姓五党三党为一团,根据标准定户等上下,从轻制定税额,并将各户应纳税额写成定簿。这样人民不能逃避赋税,地方官也不致任情舞弊。而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所定税额比世家大族对其佃客的剥削为轻,因此吸引佃客脱离世家大族的荫庇,成为国家编户。


(1)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隋朝推行“大索貌阅”的原因。
(2)依据材料概括“输籍定样”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分析隋朝实行户籍制度的影响。
2021-01-29更新 | 7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材料 北宋初,因茶利收入是北宋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且茶叶成为北宋政府边疆安全的重要的战略物资,政府则承袭唐制对茶实行禁榷制度。北宋时期的榷茶制度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区实行的方法不同。宋初,政府对东南茶实行禁榷,而川茶则实行通商法,虽然也是禁榷法的一种,但相对于完全由官府垄断的东南茶法来说,通商法比较宽松,“听民自买卖,禁其出境”,也就是茶农和茶商只要在川境内就可以自由买卖茶叶。但这时的茶叶贸易还与茶马贸易关系不大。为了解决战马紧缺问题,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开始实行茶马贸易制度,四川作为北宋重要的产茶地且离市马地之近受到政府关注,于是开始禁榷川茶,以川茶易马。随着边防形势的严峻,政府开始重视茶马贸易,进而对四川茶法进行改革。政府规定:川陕的茶叶都必须全部卖给官府,严禁私下交易,全蜀实行茶叶禁榷制度

——摘编自丁营营《北宋马政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四川茶法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北宋四川茶法改革的作用。
2020-04-20更新 | 10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