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其他改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08 题号:7707978

材料:改革初期围绕职工医疗保障制度的突出矛盾,一方面国家财政和企业包揽职工医疗费用,在对供需双方均缺乏费用共付机制的条件下,医疗费用快速升,国家和企业负担沉重;另一方面,改革要求企业自主经管、自负盈亏砸碎“铁饭碗”企业包揽的福利制度成为改革的羁绊,严重的矛盾纠葛使职工医疗保障制度难以为继。

1985年,在国家制定的《关于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提纲(初稿)》中,明确了医疗改革的重点是研究解决职工个人负担一部分医疗费和医疗费的社会统筹两个问题。1989年以后,全国各地逐步实行医疗费用与个人利益挂钩。

1990年确定劳保医疗改革的方向是:在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对劳动者加以保护的前提下,实现国家、集体和个人合理负担,逐步建立多种形式的医疗保险制度。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城镇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

——据姚力《新中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八九十年代城镇职工医保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城镇职工医保制度改革的特点。

【知识点】 其他改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代沿袭明制,从江苏、安徽、湖南等地征收漕粮经运河运往京仓和通州。

清政府设漕运总督(驻淮安)和各省粮储道管理漕运事务,并委任专职同知、通判负责监兑、押运。河运有严重的弊病:运道畅通没有保障,运河有时因水浅无法行船。1824年,江苏高堰运河漫口,河道浅阻,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英和建议漕粮海运,得到两江总督琦善、江苏巡抚陶澍和布政使贺长龄的支持。1826年,将江苏五个地区的漕粮由上海海运至天津,然后用剥船运抵通州和京仓,这是清代首次办理漕粮海运。道光末年,清政府由于财政紧张,再次筹议漕粮海运。经两江总督李星沅、江苏巡抚陆建瀛等奏准,1848年将苏、松、太二府一州的漕粮改为海运。咸丰初年,江苏常州、镇江和浙江的漕粮也先后改为海运。1855年,黄河在今河南兰考县决口,运道阻隔。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承担漕粮海运。经李鸿章奏准,江北地区的漕粮也开始办理海运。此外,江西、湖北、湖南有时也将部分漕粮经长江运抵上海,海运北上。

——摘编自黎仁凯等主编《救亡图存的近代化改革进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漕粮海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漕粮海运的影响。
2021-05-18更新 | 8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朝定都长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转运南方的粮食。但是,依靠大运河的漕运面临线路严重不畅,运输周期太长,成本较高等难题。唐玄宗逐渐认识到必须改革漕运,来缓解长安的粮食压力。732年,唐玄宗任命装耀卿为宰相兼主管漕运的江淮、河南转运使,改革漕运。装耀卿在地方任职时就十分关心漕运,又经过长期的调查和思考,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和教训。他继承了隋代的仓储制度,在扩建粮仓的同时,又新增了一些粮仓,这些粮仓与分段运输相互配合。从而节约了时间,降低了成本。通过这些措施,使长安与以大运河为主干的全国漕运网有机连成一体。

——摘编自漆侠主编《中国改革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裴耀卿改革漕运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装耀卿改革漕运的意义。
2020-12-08更新 | 18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和越南两国都照搬过苏联模式,实行改革政策以来,中国先后经历了启动、探索、框架初步建立、完善和全面深化等阶段;越南则经历了启动、推进、展开和攻坚等阶段。中国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领导不动摇,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不动摇,落实改革的措施既要先行先试,同时又要统筹兼顾,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越南则以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建设为目标导向,在有必要在继承历史的前提下,提出“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刀目标,革新的目的是为人民谋福利,将开发外力作用与发挥内力作用衔接起来,在新时代背景下将人民和时代的双重力量结合起来。

——摘编自孙小清《论中越两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异同》


(1)根据材料,概括中越两国社会主义改革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越两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意义。
2021-04-21更新 | 37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