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主要思想流派 > 儒家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1 题号:77379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孟子几乎和柏拉图是同时代人,这两位思想家对各自的思想传统来说都是奠基性的人物。孟子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企图为社会回归一种完善社会秩序寻找道路;而柏拉图也是面对伯罗奔尼撒战争给雅典政治生活带来的混乱局面,希望为雅典乃至整个希腊世界设立一个完善的社会体制。

孟子认为人的生存必须从“仁义”出发,在修身养性中把握合适的社会关系,并通过“礼”来调整自己的言行。对于一个有秩序的社会来说,只要按照社会已定的规范行事,就是善的行为。人的本性是善,遵循自己的本性就能够过一种善的生活;违反自己的本性就是一种恶的生活。一个人在生存中只能按照自己所理解的“仁义”而行。

柏拉图从“人皆求善”这一生存事实出发析了社会上的各种恶的现象,发现人们并非自觉追求恶,而是由于缺乏关于真正的善的认识,在判断中以恶为善,从而导致了人们不自觉地追求恶。对于那些求恶的人,他们并不知道那是恶的。相反,他们以为在追求善。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在于他们善恶不分,把恶判断为善,从而选择并追求恶。所以,善观念是善判断的基础。所有符合善观念的善判断都是正确的,并且根据判断达到寻求真理的目的。

——摘编自谢文郁《中西哲学不同的思维性格》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与柏拉图关于善的认识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子和柏拉图的善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知识点】 儒家解读 柏拉图解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思想的发展具有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

——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晚明,……随之而来的是精神文化、道德伦理也相应地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直占据统治地位的理学,由于其弊端日显,而渐渐为士人们攻讦和唾弃。一种崭新的革新运动悄然兴起。从而在晚明泛起了一股汹涌澎湃的人文主义思潮,在中国思想文化解放史上刻下了深深的印痕。……是不可能完成社会转型历史使命的

——摘编自高建立《晚明人文主义思潮与社会风习的转变》等

材料三   “在文化氛围上,打破了封建旧文化的统治地位,以改良过的欧美新文化替代旧文化,进一步启迪了民智,沟通了东西文化交流,使中国对西方的理解更加深入了一个层次;在思想上,进一步打击了封建专制思想,传播了西方民主、自由精神,也塑造了中国现代文人自由主义思想,并使自由主义、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并列为现代中国三大思潮

——《中国近代史纲要》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何晚明人文主义思潮是“不可能完成社会转型历史使命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自由主义和三民主义、共产主义三大思潮形成的原因。
2019-01-12更新 | 8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孔学则严等差,贵秩序,而措而施之者,归结于君权。……于帝王驭民,最为合适,故霸者窃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儒教之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材料三  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学为何能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
(2)根据材料二,归纳梁启超的观点,并结合宋明理学史实列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有何相似之处?二者在促进社会转型方面起的作用有何不同?指出导致这种不同的经济根源。
2020-02-20更新 | 3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希腊人文主义更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种“重人”,不同于儒家人文主义所体现的那种日常伦理的实用理性,而是人作为一种宇宙存在物,能对宇宙之物进行一个理性的思考……作为人文主义起点的儒家和希腊人文主义,德性是其共有的特征,然而细究其内在的关系可以发现它们有不同之处,儒家德性在于在日常生活中显现,并且要超越日常生活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希腊人文主义则是对一个单一的个体进行理性的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刘汉芸《“轴心时代”的儒家和希腊人文主义》

材料二:教堂是一个总是让人思考生与死、善与恶、功与过、真与假的所在。精神的力量比任何有形的事物都更难以撼动,一代代建筑大师、艺术家乃至工匠,胸怀至诚的信仰,带着无比耐心用智慧浇灌出这座艺术宝库。即使对非教徒来说,圣彼得大教堂那慑人心魄的艺术魅力也是难以抗拒的。

——《圣彼得大教堂成就了贝尔尼尼》


(1)根据材料归纳儒家和希腊人文主义的异同点。
(2)阅读材料二并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圣彼得大教堂外观最显著的建筑部分及其设计者。圣彼得大教堂体现了哪些领域的成就?请指出大教堂和故宫在文化精神内涵上的不同之处。
2016-07-29更新 | 11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