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其他改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94 题号:775438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汉初采取比较宽松的经济政策,“令民铸钱,一黄金一斤,约法省禁”。武帝即位后,鉴于市面上因流通“半两”“四铢”“榆英”等币量不一的货币对社会经济带来的不良影响,收回封国的铸币权,并严禁民间私铸。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中央政府收回铸币权,由上林三官,即钟官、辨钢和均输专门负责铸币事宣,铸造新的五铢钱。此时所铸五铢,史称“上林三官钱”,币质上乘,钱文挺秀,郭圆周正,式样划一,币重如其文,且不易被盗磨。因此,汉初以来的私铸、盗铸之风逐渐消失,铸币权分散之积弊也同时根除,汉武帝统一币制的改革至此终获成功。

五铢钱流通范围极广,从东南沿海到新疆地区,从云贵川到蒙古高原和东北地区,都流通五铢钱。五铢钱历东汉魏晋南北朝隋代,至唐武德四年(621年〕废止,前后跨度为738年。

——摘编自高德步《中外经济简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汉武帝统一币制改革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统一币制改革的意义。
【知识点】 其他改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东汉初年,疮痍满目,田园荒芜,恢复与发展生产自然也就成为这一时期官吏的重要政务。光武帝刘秀适时地选拔任用了一批擅长农耕、体恤民情的循吏。当时,樊哔、张堪、茨充、任延、邓晨等人为郡守时,都以“教民耕田种树理家之术”而功栽史册。如张堪为渔阳太守,开狐奴稻田8000余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歧。张君为政,乐不可支。”杜诗为南阳太守,不仅遗水排、铸农器,还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九真郡远处岭南,民不知牛耕,俗以射猎为业,太守任延推广中原生产技术,“铸作田嚣,教之垦辟”,使田畴广开,百姓充给。后调任武威太守,察河西旧少雨泽,乃置水官吏,修理沟渠,百姓皆蒙其利。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光武帝选用循吏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光武帝选用循吏的意义。
2019-02-24更新 | 17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0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法律,其基本精神是彻底废除封建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的合法权益。《婚姻法》在推行之初遇到了相当大的困难和阻力。有的群众对《婚姻法》持怀疑和抗拒的态度,认为《婚姻法》就是“离婚法”或“妇女法”,婚姻自由是败坏风俗;有的干部担心《婚姻法》会导致社会混乱,贯彻《婚姻法》时放不开手脚;婚姻登记在某些地区流于形式,在党和政府开展了宣传与贯彻《婚姻法》运动后,新民主主义的新型婚姻制度终于逐渐建立。包办买卖的封建婚姻制度被废除,自主婚日趋增多,蓄婢、纳妾、童养媳等落后的婚姻习俗几近绝迹,青年男女不再以对方的“财产多寡和门第高低”为条件,而是以“能劳动、爱学习和思想进步”为标准去选择自己的伴侣。婚姻纠纷和婚姻案件逐渐减少,民主和睦、团结生产的新家庭逐渐增多。妇女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和经济生产,呈现出一派新气象。

——摘编自马翼《新中国成立初期贯彻婚姻法运动述论》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50年《婚姻法》在推行之初遇到困难和阻力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0年的《婚姻法》推行的意义。
2018-03-27更新 | 15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语言文字是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历史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符号系统,是一个国家更为持久和稳定的标志和符号....而秦代向民众下达皇帝旨意的诏书石刻以小篆写成,可以说是中央集权国家和统一帝国的产物。这显然,带有将刻写的内容永远流传后世的期待。近代以来,汉语中出现了大量新词汇。1954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吴玉章指出,1955年要发动全国讨论《汉字简化方案草案》。1955 年,《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在全国印行,各地的群众讨论陆续展开,并对草案高度拥护。人民日报社论指出,繁体字对人民群众的文化教育是严重的妨碍。方案强调国家对汉字简化的支持态度。改革文字是社会主义建设中重要的一环。根据21世纪初的国家调查数据显示,89.58%的人选择阅读相同内容的简体字印刷品,95.25%的人 平时主要写简体字。下表内容为近现代以来新词汇事例。


——摘编自陈先松等《新中国成立初期汉字简化改革体现的人民立场》等

材料二   英国的殖民地开办了许多免费的教授英语的学校,对拔尖学生发放奖学金。19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工场。在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的150年中,约一半的科学技术文献是用英文写作的。在国际海事救助和航空管制方面,各国按英美国家的安全和技术标准统一使用英语。到20世纪上半叶,英国和美国已是世界重要的文化产品生产国。

——摘编自《英国近近现代教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中国在不同时期重视语言文字的原因和新中国文字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中英两国文字变革的不同之处。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语言文字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2022-11-12更新 | 3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