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其他改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3 题号:77595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洪武三十一年(1399年),明惠帝朱允炆即位后,太祖朱元璋制定的制度和政策逐渐暴露出许多弊病,他有意结束其祖父尚武的政风,推行以德治国的“建文新政”,其主要内容:重用文人;减轻财税;平反冤狱;精减机构,更变官制;锐意削藩;……建文新政有得有失,失大于得。对武官的利益多有触动,故在改革时多少受到了勋臣们的阻碍,因而丢掉了皇位,致使那些很有意义的革新措施也未能有效推行。

——摘编自《不值得称赞的“建文新政”》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文新政实施的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建文新政”。
【知识点】 其他改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初,冗犊泛滥,动辄万言。朱元璋命中书省制定《案牍减繁式》.颁之全国,令各级官吏严格遵守,不得繁文。洪武十五年,发现上京接受考察的官吏大多携带各类已盖公章的空白公文,朱元璋大怒并予以严厉处置。创立“行移勘合制度”,发文机构均须到内府领取已编号的公文薄册,左半册传发,右半册存根,簿册须加盖骑缝公章,薄册用完需立即送回内府归类入档后才能再领新册。朱元璋又建立起公文清核制度,分别由六科给事中和巡按御史负责考评并要求限期改正。同时要求县级以上机构均建立“架阁库”以保管公文档案。洪武三十年,经朱元璋亲自删定的《明律·吏律》中专列《公式》一章,明确了对各种违反公文制度官吏的法办条款。

——摘编自颜广文《朱元璋对公文制度的整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元璋整顿公文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朱元璋整顿公文制度的意义。
2019-06-18更新 | 19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隋以前地方官制重叠,滥立名目,形成了“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状况,出现了“资费日多”“租调岁减”的局面。583年,隋文帝废除郡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一些州县,裁汰一些冗官。汉、魏时,州、县两级长官权力很大,可以自行选择僚佐.隋朝确立制度,全国各地的“大小之官,悉由吏部”任命,而且县佐须用别郡人,还规定地方长官及其重要属僚每年年终到中央“上考课”(报告工作),中央还常常派使臣出巡各地,考察州县官员政绩好坏。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隋朝地方官制改革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隋朝地方官制改革的历史作用。
2019-03-29更新 | 14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英国大学教育开始于12世纪末13世纪初的牛津和剑桥,那时的大学控制在天主教会手中,教授的内容以神学和经院哲学为主,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神职人员,国家和其他世俗人员一般都不过问教育。

随着王权的不断扩大和宗教改革的深入,英国开始了大学改革。为了确保两所最高学府牛津、剑桥大学的顺从,1535年,亨利八世派官员巡视了这两所大学,随后发布了皇家指令:大学的所有成员都要承认皇室的至高无上的权威。国王本人也将从修道院那里没收来的财产慷慨地捐赠给两所大学,并且由皇室亲自任命院长。国王先后在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设立了五个钦定教授席位,分布于神学、希腊语、希伯来语、医学和民法等领域,通过这些皇家任命来加强对大学的影响。爱德华六世的政府,皇家颁布的新法令进一步按照人文主义路线重组课程,希腊语的地位大大提高,相反,拉丁语语法被认为是更适合中等学校的课程,因而被挤出大学的课程。玛丽女王统治时期,全面恢复了天主教制度,学校和大学成为天主教复辟的工具。伊丽莎白女王继位后又对大学进行干预和监督,改变了过去大学由教会独立控制的局面,王室加强了对大学的控制和监管,这使大学教育的世俗化大大加强了。在1500年,英国每所大学可以招纳150人,而到了16世纪末,招生的人数大约是原先的三倍。

——改编自徐煜《英国宗教改革与大学教育的变化》


(1)根据材料,概括英国大学改革的内容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英国大学改革的意义。
2019-01-15更新 | 5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