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影响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65 题号:781425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礼”实际上是一种等级制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专为贵族所有,即所谓“礼不下庶人”。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

——摘编自何怀宏《世袭社会:西周至春秋社会形态研究》

材料二: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内部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是传统与时代、先验与经验得结合。

——黄晓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从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治国的制度体系发生的变化。面对春秋时期出现的新局面,孔子提出怎样的治国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学者是如何改造孔孟的儒家思想的?如何理解“儒家思想取得胜利”?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为儒学注入的时代气息。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大变动的是教育和学术领域发生的变化。王官之学衰落代表的是旧学术的退场,私学兴起则包含着新学术的酝酿,私学最终造就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

——袁行霈、严文明等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三   “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1)材料一中“诸子”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对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作者推崇墨家的哪一主张?又认为法家的主张中存在着怎样的不足?

(3)据材料三指出“百家争鸣”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

2018-11-20更新 | 15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政治结构的转型和社会伦理的失序导致了精神思想界的困惑,“学在官府”禁锢的被打破,士阶层的脱颖而出,促成了知识分子自由争辩的局面。诸子蜂起,学派并作,辩诘于学堂,争鸣于讲室,为治理社会、安定人心设计了各种方案,形成了自由议论的时代风气。

——摘引自王家范等《大学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指出该史事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该史事的影响。
2021-11-18更新 | 3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3】古代社会转型

“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汉书艺文志序》


问题:
(1)材料反映了什么时代的现象?“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指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上述现象产生的时代背景。
2019-09-02更新 | 7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