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 两次工业革命 > 第一次工业革命 > 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71 题号:7855045
世界局势的发展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50—1914年间,欧洲人成功地将自己的优势地位转变为世界性的霸权:19世纪末,欧洲势力控制了大部分亚洲和几乎整个非洲地区,他们欧洲血统的美洲兄弟也统治了美洲.……三个历史进程一一革命、工业化及帝国主义一一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欧洲人和欧裔美洲人何以逐渐地控制了世界。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1750-1914年世界局势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革命”、“工业化”及“帝国主义”对其形成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   在美苏冷战的大格局下,世界文明围绕着冲突与发展两条线索展开。就冲突而言,美苏两大集团的对抗虽然没有演变成大规模的全面战争,但是双方在势力交错的敏感地带还是发生了一系列的冲突和危机.……发展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线索。西方国家走上了从复兴到发展的道路,而苏联阵营里的国家则从追随苏联的体制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赵立行《欧洲文明史讲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格局下世界局势的基本特征,并说明“发展”对世界局势产生的影响。
(3)综上所述,简要说明你从世界局势的变化中得出的历史启示。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随着纺织工业和采煤冶铁等工业的发展,英格兰西北部的许多村镇发展为大城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和利兹等,村镇及周围农村地区的大量农民转化成了工业劳动力。

——《新华文摘》2015年第18期

(1)依据材料一,指出英格兰西北部大城市兴起的动力,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这一现象对农村的影响。

2018-02-16更新 | 2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材料二   “单是大工业建立了世界市场这,就把全球人民,尤其是各文明国家的人民,彼此紧密地联系起来.”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


请回答: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19世纪40-60年代)在经济、政治方面的影响。
(2)材料二中“大工业”包括了两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比起第一次工业革命在发明者和发源地、工业结构方面有什么不同?
2019-03-31更新 | 6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3】人类社会的古代几大文明区域呈点状分布,相互间基本处于隔绝状态,孤立地发展着。伴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进程,世界逐渐连接成为一个整体。请回答:
(1)15世纪末,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几大主要文明区域连接起来,请任意写出两位开辟新航路的著名航海家和他们的主要贡献。(4分)概括指出新航路开辟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2)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历史加快了从分散到走向整体的进程。洲际贸易是近代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经济与文化联系的主要内容之一。三角贸易兴起于16世纪,因涉及欧洲、非洲和美洲三地,且其主要的商路连接成三角形,故称“三角贸易”。三角贸易是殖民掠夺的重要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国家殖民扩张的历史影响。
(3)工业文明兴起,人类社会从分散的地域性历史向整体的世界历史实现重大跨越。两次工业革命在交通运输领域分别有什么突出成就?请各举一例。概括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分别有何影响。
(4)工业文明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对19世纪四十至六七十年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16-11-18更新 | 33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