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其他改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4 题号:7863226
【历史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南宋处于中国封建社会变革与转型期,伴随着民间争言财利的好讼风尚以及无审级限制诉讼制度所引发的非法越诉、安诉现象对司法秩序的冲击,南宋对原有相关法律进行了改革。新律规定:州县、监司的司法官员必须在民事案件审结后给争论双方当事人出具包含有案情事实,法律适用和审断理由的法律文书“断由”,以此作为诉讼当事人依次上诉的法定依据。南宋司法官员的民事审判虽然经常会参酌人情,以使判决更加圆润,但人伦情理仅是对法律的补充,而不是颠覆,更不是所谓的“伦理法”、“父母官诉讼”等传统学说所能涵括。实际上南宋司法官员早已践行了依据证据判决的成文法传统。南宋司法理性化、近世化趋势,对当下的司法改革亦不乏历史启迪与思考。

——摘编自张本顺《变革与转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宋法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南宋的法制改革特点。
【知识点】 其他改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材料 王安石为推行新法,在照宁年间对官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改革内容主要是与变法密切相关的官僚机构和人才问题。王安石对一些闲散机构未加裁除,而是依照循名责实原则部分地恢复其职掌,如兵部原仅管文书,变法中成为推行新法的阵地,可以“教阅诸路保甲”。同时设置新机构,如制置三司条例司,它名义上是理财机构,实际则是主持变法的总枢纽,为“中书之外又一中书也”。为减少变法的阻力,对老弱无能者给以照管宫观等闲差,对反对派对采取调离中央或降黜的方法而极少免官。王安石还主张高薪养廉,尤其是大幅提高基层官员的俸禄。王安石认为整顿官制要从官员的培养、选拔的源头抓起,熙宁四年,王安石下令改革科考内容;力图选拔一批改革人才

——据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熙宁官制改革的背景。
(2)我们应如何评价熙宁官制改革?
2020-03-24更新 | 6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玄宗即位后社会弊病遍野,决心改革。开元二年(714)六、七月间,玄宗解除了诸王的兵权。玄宗规定出为刺史的诸王,“令到官但领大纲,自余州务,皆委上佐主之。”还规定“宗王以下每季二人入朝,周而复始”,使诸王不能同时留居京城。开元三年

玄宗明确宣布:“官不滥升,才不虚授,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经过一番整顿,“大革其滥,十去其九”,并重用了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为宰弼,协助治理国事。开元二年

在文水东北开甘泉渠、荡沙渠、灵长渠,引文谷水溉田数千顷。开元四年(716)河修渠河塘、孤山陂,溉田三千顷。开元中,彭山开通济大堰一,小堰十,溉田一千六百顷。为了把人力更好地集中到农业生产中去,开元二年下诏:“天下毋得更采珠玉、织锦等物。”对于违令者处以杖罚。为了禁止社会上的奢靡之风,他还把乘舆服御、金银器物销毁,并把珠玉、锦绣焚于殿前,规定后妃以下不得服用珠玉锦绣。唐人郑棨说:“开元初,上励精理道,铲革讹弊,不六七年,天下大治,河清海晏,物殷俗阜。”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玄宗改革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玄宗改革的意义。

2018-04-18更新 | 6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北周武帝在掌握政权后,在武备与府兵制方面开展改革。一方面,重视军备,对军队频繁操练;甚至亲自开展阅兵活动。另一方面,对府兵制度进行了改革。改军士为侍官,变更府兵的部属观念,使府兵直隶于君主。侍官犹皇帝侍卫,明确了府兵“禁旅”宿卫的性质,改变了原先府兵将领“自相督帅”的现象。在提升了府兵地位的同时,也通过改变府兵的部属观念加强了中央对府兵的控制。同时,进一步扩大募兵范围,将征兵对象推及所有均田农民,扩大了北周的兵源。……通过改革,北周武帝从制度上保障了君主与中央对军队的领导与控制,有力地提升了北周的军事实力。隋、唐两代在继承了北周府兵制的基础上,对府兵制也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

——摘编自蒋航宇《简述北周武帝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周武帝采取的军事改革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周武帝军事改革的影响。
2022-03-12更新 | 12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