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中体西用”思想的背景和内容
题型:论述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10 题号:795246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序号信息
康熙皇帝以法国科学院为模型,在皇宫里建立了以画家、版画家、雕刻家、制造钟表的铁匠和匠及制造天文仅器的其他匠人为会员的科学院,为激励会员的上进心,展览了西洋的尤其是巴黎的美术品,作为学习的榜样。但对于西方的断知识康熙帝提出“节取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
洪秀全受基督教布道书《劝世良言》的影响,组织拜上帝教,并仿效《劝世良言》写成《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书。太平军所到之处,将儒家学馆全部硬毁,太平天国空布将一切孔孟诸子百家的妖书邪说全部焚毁,禁止私藏阅读,对古籍造成了大量破坏
团中云,最悉洋货,如洋灯、洋磁杯,见即怒不可,必毁而后快……”;义和团还杀害了很多无辜卷入的教徒和一些接受西方文化的知识分子
张之洞在1898年发表《劝学篇),其基本思想是说教育首先要传授中国传统的经史之学,这是一切学问的基础,要放在率先的地位,然后再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以补中学的不足。
钱玄同,新文化运动倡导人之一,他提出: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字;欲驱除一般人之幼的、野室的思想,尤不可不先废汉字”,“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须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字,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
英国著名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认为,孔子学说并不局限于人文科学领域,在自然科学领域也有巨大成就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哲子辞典》中列举了孔子的七句格言,然后写道:“东方找到一位智者……他在公元前六百余年便教导人们如何幸福地生活。”

请从所给表格中选定三条或三条以上材料信息,确定一个主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对该主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主题,阐述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语言流畅)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既而渐入中华各省亦有立此报馆者,而丸以西人教套报为多,故前有耶稣会派人考查中国各报始末,自始至今共有七十六种…”十之六系教会报。

—车提摩太《中国各报馆始末》

材料二自林乐如、李提摩太诸人创《万国公报》,属中土人士为译述,旬月一发刊,虽专为基督教家言,然亦锐意以开导民智为己任,破除文人之结习,于报界一新其面目。甲

午以后,言维新变法者如狂,于是《时务报》《湘学报》……顾其时则无有党派,攘臂发抒,恶旧俗而维新之是求,如保中国不保大清,变君主以为民王之说,亦时有流露。

—摘编自扬光辉等《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概况》

材料三中目近代社会主要报刊列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西人在华办报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人创办报刊的主要作用,井简要分析材料一对材料二的影响。

(3)从材料三所给图表中任意选取一条报刊信息,说明其创办的主要目的,并从背景、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要求·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18-07-07更新 | 173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严格地说,任何社会文化都不可能在一个时期内有“全盘性”的变化,文化传统是切不断的,它不可能像蛋糕一样“全盘”取来或换掉。但就局部而言,原样或稍加变通接受外来文化不仅是可能的,有时且是十分必要的。人们接受或拒绝某种文化归根到底取决于利益和需要。但在接受外来文化时,如能在传统中找到接合点,往往可以减少阻力。

——袁伟时:《中国现代思想散论》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2020-12-06更新 | 90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3】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其故何由?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或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艺可精,而才亦可集。

——1864年李鸿章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

材料二   近岁以来,士大夫渐明外交,言洋务,筹海防,中外同声矣。夫西人立国,自有本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然驯至富强,具有体用,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1884年两广总督张树声病危遗折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中学和西学的认识有何异同,简析其认识异同产生的原因。

材料三   




(2)阅读材料三,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中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0-02-21更新 | 12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