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其他改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 题号:8014803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新政给美国宪政带来的……主要后果,是把总统这一职务转化为实际上永久性的应急政府的工具。10933年(之后的)六年中,(罗斯福)共有35次都以“紧急状态”、“危机”或“国家危险”为由,将自己的立法和行政行为合法化。1939年,作为反对行政权力的一种反应,美国参议院要求司法部长列数总统权力时,才真正意识到包括一战以来的一百多条法令早已赋予总统宣布国家紧状态的权力。………冷战时,美国总统越来多地援用国家安全使自己的行动合法化。总之,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大胆运用美国宪法为自己的权威服务的总统,他充分利用了“大危机”的“有利”形势,在各州、各个社会、经济集团,特别是顽固的州权主义者面对如此困境一筹莫展、束手无策之际,不失时机地通过了一系列美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集权化法律。

——摘自陈其《全面理解和把握历史事件和现象——以“罗斯福政”为例》


(1)根据材料,概括新政期间美国宪政出现的新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美国宪政新变化的影响。
【知识点】 其他改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宋代之前,大多数上流社会家庭里都有受过医疗训练的仆人。政府机构里雇有受过专门训练的内科医生,但他们的医疗和解剖知识与那些世代行医之家的郎中也许微有不同。这些郎中世代以卖药和从事按摩为生,社会地位相当低。

材料二   1044年北宋政府设立太医局,开始建立体制化的医疗教育制度,10年间医学生的总人数到达了200人;1061年,课程仿照太医局的地方医疗教育机构纷纷建立,其目的在于为地方培养训练有素的医生;宋徽宗在国子监设立“医学”,目的在于改善医疗体制;1115年,州县也建立了“医学”的分支机构。宋初开封的东部和西部有两家医院,称为福田院。他们的设立是为了帮助无家可归的老人和弃婴,以及病饿者。两院都由和尚打理,后来才成为政府机构。1063年,开封南北又各增设了一家。每家福田院有病人300名,这意味着开封的医院系统总共可以容纳1200人。北宋末期,政府在京城和其他6个地区设立了“居养院”。

——摘编自卜正民《儒家的统治时代:宋的转型》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宋代前后医疗保健领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医疗改革的意义。
2019-05-05更新 | 20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太祖 (成吉思汗)近臣别迭进言:“汉人无补于国, 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耶律楚材认为蒙古征战,需要军需,故应均定中原地税, 可得粟四十余万石,足以供给。帝然其言,设十路征收课税使。蒙古建国之初,军政合一。楚材建议窝阔台(太祖之子)在地方设置官吏,使军政互相遏制,被采纳,中央也设立中书省。当时蒙古只有适用于草原的习惯法扎撒黑,随着统治范围扩大到中原,楚材提出《便宜十八事》作为法律,严禁地方官滥杀百姓,打击地痞流氓杀人盗窃。蒙古军队攻克城池后,往往屠城。楚材说:得地无民,又有何用?曾使汴京147万生灵得以保全性命。耶律楚材曾陈时务十策,曰信赏罚....考殿最,均科差,选工匠,务农桑....蒙古境内曾停止科举多年。终于在1238 年首次开科取士,选取儒士4030人,不少人后来成为元世祖忽必烈朝名臣。

——摘编自《元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蒙古建国之初的革新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革新措施的意义。
2022-04-16更新 | 8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在致力于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进程中,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以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主要目标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扶贫开发。从1978年到2000年,中国的扶贫开发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85年)1978年开始了农村经营制度的改革,并采取了农产品价格逐步放开、发展乡镇企业等多项措施,……这为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打开了出路。

第二阶段:(1986—1993年)为进一步加大扶贫力度,中国政府自1986年起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成立专门扶贫工作机构,安排专项资金,制定专门的优惠政策,确定了开发式扶贫方针。自此,中国的扶贫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第三阶段:(1994—2000年)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扶贫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贫困人口进一步呈现出明显的地缘性特征,集中分布在西南大石山区、西北黄土高原区、秦巴贫困山区以及青藏高寒区等几类地区。1994年《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明确提出,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力争用7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目标、明确对象、明确措施和明确期限的扶贫开发行动纲领。

从1978年到2000年,中国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使农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由2.5亿人减少到3000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由30.7%下降到3%左右,基本实现了到20世纪未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战略目标。

——摘编自《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概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2000年农村扶贫开发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78—2000年农村扶贫开发的意义。
2019-05-20更新 | 15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