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 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 教育的复兴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4 题号:823634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l5世纪起,英国出现延续一个半世纪的“办学热”,显贵、乡绅、城镇商人甚至国王等都通过私人慈善捐赠而建立学校。这些学校开始主要以培养神职人员、高官等为目的,属于精英教育,后来又增加了以培养自由职业者、工匠和以普及文化知识为目的的大众教育。1546年,亨利八世设立了五个钦定教授席位,除神学以外,都是直接与社会事务相关的科目,如医学、民法等。1575年到1663年,英国大学中新增的教授席位绝大部分集中在自然科学方面。18世纪初,在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和其他专门科学中逐渐设立新的教授职称。

材料二   1977年,以恢复高考制度为标志,掀开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新篇章。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指出要集中中央和地方等各方面的力量,分期分批地重点建设100所左右重点大学。同时“逐步建立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体制”。到2000年基本形成了两级(部委、省级)管理、以省为主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达到2021万人,大约是1998年的4.5倍,是1949年的172倍,高等教育规模居世界首位。

——摘编自韩梦洁、宋伟《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教育区域结构的制度安排与反思》等


(1)根据材料一,归纳15—18世纪英国教育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取得的成果。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我国教育和15—18世纪英国教育发展的影响的共同点。
【知识点】 教育的复兴解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制定并实施《教育规划纲要》,对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需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今之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所使承流而宣化也;故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宜,恩泽不流。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窃臣衙门设立同文馆以来,迄今二十余年,所有延请外国教习,指授学生各国语言文字以及天文、算学、化学、医学等项,冀于洋务有裨。历年以来,洋教习等均能始终不懈,各学生等因而日起有功,或随带出洋充作翻译,或升迁外省及调赴沿海各处差委者已不乏人,实属著有成效……查同文馆有翻译书籍十数种,如万国公法、格物、测算、法国律例、化学指南诸书,均系总教习丁韪良暨化学教习毕利干所译。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第二册


材料三
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中学校以完足普通教育,造成健全国民为宗旨。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操。                                                              

──南京临时政府《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材料四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任务,要求我们不但必须放手使用和努力提高现有的人才,而且要为九十年代乃至下世纪初叶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规模地准备新的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各级各类合格人才。……要解决人才问题,就必须使教育事业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有一个大的发展。

──摘自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建议办太学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新式学堂由哪一派别创办?从课程内容说明新式学堂在当时所起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南京临时政府的办学宗旨以及在教育内容上的进步性。
(4)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到了要使教育事业有一个大的发展,试举两例说明这一决定的实施情况。
2016-11-18更新 | 29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607年开始,伴随着英国的殖民扩张,英语(英式)就从大西洋沿岸扩散到太平洋沿岸。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语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世界语言。

——根据王恩涌《人文地理学》


材料二“英语是目前公认的美国国语和英美技术与金融等领域的通用语……英语,尤其是美式英语,似乎给予全世界的男人和女人——尤其是年轻人——一种‘充满希望’的感觉,物质进步、科学与实践经验进程的代名词。整个世界大众消费、国际交流、通俗艺术、两代人的冲突、技术专制都被融入到美式英语、英语引证和语言习惯中。”

——美国当代著名学者乔治·斯坦纳


材料三1952年开始院系调整时,撤销合并了大部分学校的英语系科,德语、法语等语种也被缩减。1953至1956年间,全国俄文专科学校及综合性大学俄文系人数却大幅增加到12477人。

——根据张同冰《新中国外语教育发展回顾》


材料四1983年高等学校各外语专业在校生人数
英语俄语德语法语日语西语阿语其它
22211131812681613359111731213

——根据张同冰《新中国外语教育发展回顾》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式英语发展成世界性语言的社会原因。
(2)材料二反映的是二战以来,美式英语取代了英式英语的世界地位,这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易位”?
(3)根据材料三、四,20世纪50年代与80年代我国外语教育侧重点有何不同?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异?
2016-11-18更新 | 64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建国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材料一   “一五”期间,不仅原有的工业企业得到大规模改建、扩建,大批国民经济发展所急需的基础工业也迅速建立起来。重工业方面,能源基础、原料基础的建设以及机器制造业都发展迅速;轻工业方面,建材、纺织工业等都有一批重点项目投产。一批中国过去没有的现代化工业骨干部门,如飞机、汽车、重型机械、新式机床、精密仪表、无缝钢管以及国防军工企业等都纷纷建立起来。到1957年,全国工业产值比1952年增长128.6%。

1957年钢煤电等生产的增长幅度

项目钢产量煤产量发电量
比1952年增长296%96%166%
比1949年增长33.9倍4倍4.5倍
比旧中国最高年产量增长5.8倍2.1倍5.2倍

——摘编自陈勇勤《中国经济史》


(1)阅读材料一,概括“一五”期间工业化建设的成就。

材料二   

2007年对比的参照年份增长倍数(倍)
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与1978年相比22.02
在校研究生数与1978年相比109.29
专利中请数与1986年相比49.75
专利批准数与1986年相比130.71

——据杨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1949﹣2009)》(下)

与80、90年代相比,中国研发经费投入绝对规模呈现逐年快速增长。我国研发投入从2000年的108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1347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28.7%;到2011年,中国研发经费投入绝对规模仅次于美国。2013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继续高速增长,全年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为13015.6亿元,比上年增加1169亿元,增长9.9%

——吴建南等《变与不变、同与不同:中美研发经费投入再比较》


(2)阅读材料二,说明新时期我国科教领域发展的特点及影响。
2019-03-31更新 | 6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