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其他改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7 题号:832499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猛宰政公平,流放尸素,拔幽滞,显贤才,外修兵革,内综儒学,劝课农桑,教以廉耻,无罪而不刑,无才而不任,庶绩成熙,百揆时叙。于是兵强国富,垂及升平,猛之力也。

坚尝从容谓猛日:“卿夙夜匪懈,忧勤万机,若文王得太公,吾将优游以卒岁。”猛日:“不图陛下知臣之过,臣何足以拟古人?”坚日:“以吾观之,太公岂能过也。”常敕其太子宏、长乐公丕等曰:“汝事王公,如事我也。”其见重如此。

——《晋书王猛传》

材料二   (前燕)慕容哮命慕容评率军40多万救援二城,但慕容评畏惧王猛而不敢进……建元十一年(公元375年),51岁的王猛病逝。公元383年,即苻坚继位的第26年,前秦统一了北方。


(1)根据材料一,概括王猛改革的内容。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王猛改革的意义。

【知识点】 其他改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春秋时,齐管仲治国,士、农、工、商均“群萃而州处”,以便子承父业,取得了成功,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汉末大乱之后,如果照搬汉代征兵制,继续以小农户为主体组织国家军队,势必对自耕农经济的恢复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因而,魏晋时主张效法管子治国者不乏其人。东汉田庄农民和豪强地主之间,形成了一种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汉末军阀多系豪强地主出身,曹操由一个普通军阀上升为国家统治者。曹魏国家军队也是由私兵升格而成。由此,曹魏以世兵制为主要集兵方式,其主要含义,一是兵民分离,二是兵家终生为兵,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形成一个以当兵为世业的职业兵阶层。此外,曹魏政权将士兵家属集中居住,严加控制,并按“保质”制度的惯例,担负起赡养兵士家庭的义务。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曹魏世兵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曹魏世兵制的影响。
2021-04-29更新 | 36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公元前536年的“铸刑鼎”——把惩治犯罪的刑律铸在金属鼎上,向全国老百姓公布。这是中国政治史、法制史的一件大事。春秋时期,上层贵族社会认为刑律越秘密越好,决不能让国人知道。这样才有利于贵族随意处置老百姓,增加专制的恐怖和神秘。子产这个做法,遭到很多贵族反对。晋国大臣叔向专门为此给子产写了一封措词严厉的信。信中说,本来民众怀着恐惧之心,不敢随便乱来。你把法律公布了,民众就会钻法律的空子,争相琢磨怎么做坏事而不至于被制裁,这样就不怕长官了,反而会导致犯法的事情越来越多,腐败贿赂到处泛滥,郑国也会因此而完蛋。子产给叔向回了一封信,表示要坚定不移公布法律。结果呢?犯罪案件减少了。晋国在子产铸刑鼎之后20多年,也把刑法铸在鼎上,向社会公布了。可是孔子认为这样做不对。孔子说,晋国大概因此要灭亡了。人民知道了法律,只看鼎上的条文,不看贵族脸色,怎么能显出贵族的尊贵?

——马立诚《子产铸刑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时期郑国和晋国“铸刑鼎”改革的实质及遭到反对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子产“铸刑鼎”改革的影响。
2019-03-13更新 | 9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承天太后(953—1009年),名萧绰,辽景宗皇后,辽圣宗生母,自保宁元年景宗即位至圣宗统和二十七年,承天太后先后以皇后和太后的身份执掌朝政40年,多次击败试图夺位的宗室贵族,化解政权交接的危机。她重视人才的选拔,不但信任宗室、外戚和契丹诸部有才能的贵族,而且重视任用汉官,逐渐将科举取士作为选官方式之一,参考宋朝制度,确立了官员考核办法,奖励清勤自持者,惩治贪酷和阿顺迎合行为。承天太后多次以诏旨倡导忠、孝、节、义等封建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改变游牧民族中贵壮贱老、别籍异居、收母执嫂的传统,在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的深层次上,辽与中原已十分接近。承天太后多次遣使诸道劝农,视禾稼,禁止诸军官非时畋猎妨农,制定和推行了一些保护农田、奖励垦荒和减轻赋役负担的政策和措施。辽历代皇帝都有意夺取黄河以北之地,北宋亦想收回燕云之地,承天太后与北宋签订“澶渊之盟”,确立了兄弟之国的政治关系,划定双方边界,辽宋结束了军事对峙状态,开展互市贸易,和平友好交往,辽逐渐进入了全盛时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辽承天太后推进政权汉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辽承天太后在历史的影响。
2017-12-01更新 | 6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