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 分封制 > 分封制实行的背景、目的和内容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7 题号:8734728
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除了诸侯王以外,刘邦又分封萧何、张良等一百多位功臣为列侯,建立侯国,这些侯国的地位与县相当,但直属中央。因此,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并没有完全回到西周封建的道路上去。

——摘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说明“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地方行政制度的缺陷及其负面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的重大举措,并说明其历史意义。
(3)据材料二,你如何理解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中得到的基本认识。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故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蕃篱,屏蔽周室。

——(唐)孔颖达

材料二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三   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

——柳宗元《封建论》


(1)依据材料一指出分封制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周初能够被“封侯”的主要是哪些人?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分封制的积极作用。
2020-10-15更新 | 13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并概括材料是研究历史的基本技能,概括即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总结、或直接提取材料所表达的本质信息。

材料一 据载,在周公摄政时就分封了71国,其中大部分都是周的同姓子弟。分封时要举行隆重的册封仪式,天子“授民授疆土”,将某地区的土地连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封赐给诸侯,由他们去建立国家。诸侯要对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屏藩王室、缴纳贡物、朝觐述职、发兵从征等义务。周朝的分封则主要是由统治部族对被征服地区主动进行的武装拓展,大大加强了王室对全国疆域的控制,巩固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即所谓“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摘编自张帆著《中国古代简史》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封制的主要对象、诸侯的义务、分封制的影响。
2019-11-01更新 | 9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周族贵族带着商的遗民去往一个新的地方,再与当地的土著上层结合,形成了一种“三结合”的人口再编组,从而有利于不同族群的结合。西周崇尚礼制,它通过共同的语言文字、道德伦理和风俗习惯,使一个来源多样并由不同族群组成的王朝具有了心理上与文化上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据王和《历史的轨迹——基于夏商周三代的考察》、许倬云《西周史》组编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西周政治统治加强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政制建设的重大意义。
2020-06-05更新 | 16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