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 秦始皇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1 题号:9294355
秦朝、唐朝、清朝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朝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秦的统一正由以秦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不专因秦国地势之险要及其兵力之强盛。另有秦较早“以牛田”,并修三大水利以促农业,为军事战争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经济支持。最重要的还是当时一般意向所促成。统一后秦始皇对征服后的土地注重统治和制度建设,不似其它同时代的征服者只重征服,不重制度建设,因此使统一稳固。

——摘编自《战国策》《过秦论》《国史大纲》等

材料二:李唐起自西隆,历事周隋,不唯政制多袭前代之旧,一切文物亦复不闻华夷,兼收并蓄.第七世纪以降之长安,几乎为一国际的都会,各种人民,各种宗教,无不可于长安得之.太宗雄才大略,固不囿于琐微……异族入居长安者多,于是长安胡化盛极一时,此种胡化大率为西域风之好尚:服饰、饮食、宫室、乐舞、绘画,竞亭纷泊;其极社会各方面,隐约皆有所化,好之者盖不仅帝王及一二贵戚达官已也.

——自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材料三:康熙时期,他实行“满汉一家”的民族政策……他曾说:“朕承丕基,义安天下,满汉军民,原无异视”。他认为处理民族关系关键在于收拾人心,加强汉人与其他少数民族对清政府的向心力,他说:“天下事最可忧者,不在今日盗贼水旱,而在今日之人心”。由此可知康熙认为光靠武力只能得到暂时的安定而已,要想长治久安,必须采取整饬人心,增强满族的向心力,才能确保国家长久的繁荣兴盛,为此必须采取多种手段来缓和满汉民族矛盾,改善满汉关系。

——《试论康熙的民族政策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提炼秦朝统一中国的原因。结合所学分析秦朝如何“加强制度建设,使统一巩固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以唐太宗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相关史实予以说明“太宗雄才大略,固不囿于琐微”。
(3)阅读材料三和结合所学指出康熙是如何处理满汉民族关系。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分别概述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帝的历史地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嬴政兼并六国后,创造性地为自己选择了“皇帝”的名号。“皇”代表着祖先神和其他一些神明,他们很多万世不朽。“帝”则是上古人们想象中的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皇帝”的产生恰恰结合了二者。

——何乐为主编《中国发现之帝国的流年》


材料二   秦始皇消灭六国后,建立起一个地域辽阔的统一政权。而战国时期诸侯纷争的局面,使得各地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都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局面,这使得秦朝的统一政策很难推行。秦始皇采取一系列措施,对社会各个方面强制统一,使得大统一的观念变为现实……与此同时“大一统”的观念,又在新的现实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

——葛剑雄主编《千秋兴亡——六合一统》


材料三   贞观十八年,当内奔的突厥请求在内地安置时,唐太宗不顾群臣的反对同意了,并解释说“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他强调 “自古贵中华、贱夷狄”,而今四海一家,就应该“胡、越一体”。

——《资治通鉴》卷一九七


材料四   清朝中央设有专门负责边疆民族事务管理的机构——理藩院。它起初只是管理蒙古事务,后来随着疆域的开拓,将新疆、西藏等地区的事务也纳入其内,凡爵禄、朝贡、定界、贸易、宗教诸政令,并归管辖。前代的类似机构通常为礼部下属,而清朝的这一机构直接受皇帝领导,地位与六部等同,对驻边大吏有直接指导的权力。……早在入关之前,清已经颁布《蒙古律书》,行用于蒙古地区,入关后不断修订,至乾隆六年修成《蒙古律例》,乾隆末年,其内容已扩充到12卷,209条。嘉庆年间对其又进行大规模增补修订。此外清廷也针对不同边疆地区颁布了一些区域性立法,如《青海善后事宜十三条》《回疆则例》《钦定西藏章程》等。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皇帝”的称谓体现了什么思想?嬴政用这一称谓的目的何在?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采取哪些措施使“大统一的观念变为现实”。你如何理解“与此同时“大一统”的观念,又在新的现实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
(3)材料三说明唐太宗的民族观是什么?这种民族观产生了哪些影响?
(4)根据材料四指出理藩院与以往类似机构有何不同?概括清朝民族立法的主要特点。
2016-11-18更新 | 103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对大臣们说)“……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帮不敢纵欲也

——《资治通鉴》

材料二: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命人图画24位功臣相貌于凌烟阁,这24们功臣是长孙无忌、杜如晦、魏征、房玄龄、李靖、尉迟敬德、秦叔宝、程知节……在这些人中有的参加过隋末农民起义,有的是太子李建成政治集团的人,还有一些人出身少数民族。如魏征少年时做过道士,后来为太子的谋士,尉迟敬德是铁匠出身,秦叔宝是小军官,程知节是农民。

——《盛唐气象》

材料三:太宗曰:“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华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如,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是四夷可使如一家

——《贞观政要·论安边》

材料四: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东至地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粮,取给于道路焉

——《贞观政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这段话的意思。

(2)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是怎样用人的。

(3)材料三反映了唐太宗怎样处理民族关系的?并结合史实说明。

(4)综述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唐太宗的评价。

2018-02-17更新 | 2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在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问题上,古今中外的政治家作出了各自的努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统的中国历史学家一向在褒贬品评人物,在临到秦始皇头上则觉得题材之大,牵涉之多,不容易随便处置。他的残酷无道达到离奇的境界,如何可以不受谴责?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工作,用这样长远的眼光设计,又用这样精到的手腕完成,又何能不加仰慕?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1980年1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干部会议上说,八十年代我们要做的主要是三件大事:一、在国际事务中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二、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统一;三、加紧四个现代化建设。

——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1)为什么黄仁宇认为对秦始皇的评价“不容易随意处置”,请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针对“三件大事”邓小平分别提出了哪些政策或方案。请用一句话概括邓小平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地位。
2020-04-14更新 | 1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