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商鞅变法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150 题号:9453532
商鞅方升与统一标准

商鞅方升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属于国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下面是某位同学整理的相关资料信息。请你围绕“商鞅方升是标准器”这一主题,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解释,并谈谈你的认识。

类别信息解释认识
器物及其规格该器物制作于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344年),是量器标准器,规定“十六尊(寸)五分尊(寸)”为一升。经现代技术测定,商鞅方升容积为202.15毫升。
器物铭文铭文为两次刻印。第一次是在秦孝公时;第二次是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复刻的诏书铭文中有:“法度量,则不壹歉(嫌)疑者,皆明壹(统一)之。”
器物使用最初颁发给“重泉”(今陕西蒲城东南),秦统一后,又把它调回检定准确度,补刻诏书后又发给了“临”(今河北邢台临城县东)。方升的使用体现了国家用标准器规范各地的量器。

【知识点】 商鞅变法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其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衡。

其二: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其三: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

                                                                                       ——梭伦诗作

材料二   恩格斯说:“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为当时的旧体制中注入了私有财产这一全新的因素。由此,“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

材料三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                                             

       ——商鞅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改革的出发点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指的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指出商鞅为什么能取得最高统治者支持?
(4)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对两国社会发展的主要作用分别是什么?
2020-05-01更新 | 6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司马光《家传集》

材料三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有之,请自嗣同始!

——据《重大历史改革回眸》


(1)上述材料与哪几次改革有关?
(2)对材料二的观点提出你的看法。
(3)你认为上述改革哪一次最为成功?说明理由。
2021-03-06更新 | 17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夫秦卒与山东之卒也,犹孟贲与怯夫也;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也;夫战孟贲乌获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国,无以异于堕千军之重,集于鸟卵之上,必无幸矣。
——《战国策·韩策一》
材料三   商君相秦十午,宗室贵戚多怨望者。……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1)依据材料一,从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说明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2)有人认为“秦能迅速吞并六国,全赖商鞅的军事改革”,你同意这一观点吗?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
(2)据材料三,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有何认识?
2016-11-18更新 | 71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